课件编号6458333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0876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4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教学设计
  • cover
参赛教学设计 姓 名 学 校 南宫一中 课程名称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教 材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在讲课之前先请大家欣赏视频,猜一猜,视频中的人是谁? (播放玄奘之路) 这个人就是唐代高僧玄奘。唐朝时期他去了哪里?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哪些贡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讲授新课 一、玄奘西行 (PPT出示玄奘简介) 师: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玄奘。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名陈祎,世称三藏法师,洛州人。幼年家贫,13岁出家。 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师:好,我们了解了玄奘高僧的基本情况。那下面小组合作,结合视频和教材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玄奘西行去的哪里?什么时候去的? 天竺(古印度) 唐太宗时期 他有什么贡献和成就? (我们看下屏幕上的图片) 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②《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结合教材中的玄奘西行路线与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想一想选藏西行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师:好的PPT上出示了玄奘西行地图,下面我们就一起重走玄奘路。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祁连山抵达玉门关,随后抵达高昌,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吐鲁番之南 ,接着到达跋禄珈,也就是今天吐鲁番盆地的火焰山,随后抵达康葱岭,即现在的帕米尔高原,在《大唐西域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 有这样一段记载:跋禄迦国,唐西域城国名 ……山谷积雪,春夏合冻……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 ———《大唐西域记》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西行路途艰难! 随后玄奘到达了曲女国,即女儿国,一个古代的母系游牧民族,最后终于抵达了天竺的那烂陀寺。取得佛经之后,又历经磨难,终抵长安! 值得一说的是,玄奘是沿着当年的丝绸之路西行的。 师:小组进行讨论:后来吴承恩根据这个故事写了一部神话小说,叫做《西游记》,《西游记》的故事跟史实一样吗? 利用提示词,完成下面的表格(时代、目的地、遭遇、成就、精神等) 师:那么唐朝除了和古印度有文化交流以外,还和哪些国家有文化交流呢? 师:非常好,就是与我们相邻的朝鲜。 自主学习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在东方,唐朝与当时的新罗也有交往。下面请同学阅读课本20页,参照唐日交往,利用老师的提示词,简单总结唐与新罗之间的交往情况。 1.人才交流: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于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往:新罗采用科举选官制,新罗引进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三、唐与日本的关系 除了新罗,还有哪个相邻的国家也与我国进行了密切的文化交流呢?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我们可以用一来一往来概括,那来指的谁呢? 生:遣唐使! 并且日本派遣遣唐使与中国人民更是结下深厚的友谊。 遣唐使代表人物 说到这里,我们来看相关的一首诗: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卿就是日本遣唐使的代表人物安倍仲麻吕,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得闻日本友人晁衡回祖国航海途中沉船并误传已溺死后而写下的一首诗。此诗虽因误传噩耗而作,但真实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表现了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以遣唐使的身份来到中国,请你介绍一下你来中国会做些什么?你到中国的所学、所见和所想。 阅读课本,快速抢答: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 ②唐朝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目的),日本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