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64948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 17 古诗三首望洞庭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5115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
  • cover
17古诗三首 望洞庭 教学目标:? 认识并会写生字“庭”、“潭”、“螺”。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词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洞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洞庭》,并能正确默写。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的画面。?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词的含义,学生能想象出诗中描写的洞庭月夜的优美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在学习了《独坐敬亭山》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因此,学习《望洞庭》这首诗,主要通过学生诵读及感受诗中描写的画面来感受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诗人和洞庭湖的资料、PPT课件、诗文朗诵视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孩子们,我相信大家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请认真观察我出示的图片来猜出诗文,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 (显示图片,学生来猜。分别是《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天门山》)? 2、我国山河如画、景色秀丽。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们都爱用自己的笔墨来赞颂自然美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望洞庭》。? 3、在学诗之前,大家先来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学生答)学习古诗的方法是(1)知作者(2)解诗题(3)读诗文(4)明诗意(5)入诗境(6)悟诗情? 二、知作者、解诗题? 1、通过课前预习,谁来介绍一下诗人刘禹锡?(指名回答,师适当补充。)? 2、板书课题,生齐读,指名理解题意。(望洞庭:望着洞庭山)? 3、学生介绍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三、读诗文、明诗意? 1、播放诗文诵读,学生画出节奏。? 2、学生集体诵读,再指名读。(教师及时点评并示范)? 3、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理解诗意。?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4、全班交流解诗意?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相互?和:和谐? 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B、“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洞庭湖和白银盘、君山和青螺的图片进行比较,让学生直观感受这里比喻用得巧妙。)? 四、入诗境,悟诗情? 1、让我们带着对洞庭湖美景的想象去读诗文。(配乐读)? 2、你的脑海中呈现出了怎样的画面?(指名答)? 3、孩子们,诗词谱上曲可以吟唱。现在就让我们用最动听的声?音把这首诗唱出吧!? (播放歌曲《望洞庭》,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边唱一边做手势舞)? 五、拓展提升? 这样静的水,这样俊的山,这样美的月,诗人是通过那个字来把它们融为一体的呢?(和)? “和”和谐之意,诗人用这一字让洞庭美景展现出了和谐之美,?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这不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嘛!? 这样美的景色需要我们人类去保护,去缔造。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就必须行动起来。让我们看看人们的努力。(出示有关保护环境的图片)孩子们让我们也想动起来,保护环境,缔造和谐家园。? 六、作业布置? 1、积累有关山水的古诗句。? 2、在日记本上写出或画出洞庭湖的美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