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68672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课件(共26张PPT)

日期:2025-10-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7709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课,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课件
  • cover
课件26张PPT。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对正统观念的挑战 材料三:明王朝执行的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一直延续到清代鸦片战争之前。 ———人民版必修二P24材料一:明代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如苏州等地,出现了一些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富裕机户,购买织机,雇佣机工进行生产。还出现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人民版必修二P25材料二: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式的新变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人民版必修一P17材料四:“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日知录》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明末清初时的思想文化领域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活跃的局面?一、为何要挑战正统观念--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背景利玛窦,意大利的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材料五:一、为何要挑战正统观念--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背景1、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社会矛盾尖锐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3、阶级:工商业者阶层日益壮大4、思想: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5、外部:西学东渐(西方科技)传入同时也冲击中国文化思想思想正统观念:政治正统观念:经济正统观念:君主专制重农抑商儒学正统(宋明理学)何谓正统观念(一)李贽的离经叛道明朝 “第一思想犯”李贽,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明末进步思想家。祖与父两辈都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中年后做过二十多年小官,感受到明末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晚年毅然辞官,专事著述和讲学。78岁时被明政府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迫害致死。 著作《焚书》《藏书》等多种。二、怎样挑战正统观念———思想活跃的表现(1)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实际上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增强)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焚书·答邓石阳》 1、思想主张:材料二: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卅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三: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2)否定权威:反对以孔子之言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材料四: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五:李贽说:“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并赞扬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参见李贽《初谭集》《藏书》(4)批判封建礼教,主张男女平等材料六:《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5)诗文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李贽———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先驱 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而否定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 (2)反对盲从孔子,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事之至论”;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4)诗文写作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1)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 (2)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但其并未提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