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链》文本解读 《项链》是人教版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单元共收入四篇小说:《药》、《项链》、《陈奂生上城》、《守财奴》。本单元的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主题和结构。把握小说的主题,要从感受小说的艺术形象出发,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小说的结构,要注意抓住线索,体会作者的谋篇布局,感受小说之美。 《项链》是十九世纪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代表作。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玛蒂尔德的美丽少妇向好友借了一条钻石项链去参加舞会,舞会结束后发现项链丢失,她和丈夫买了条一模一样的钻石项链赔给好友,为此他们背负了十年的巨债。十年后,当她还清债务时才得知那条项链是假的。 我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确定为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这篇小说讲述的是玛蒂尔德从丧失自我到找回自我的一个过程。玛蒂尔德原本贪慕虚荣、醉心奢华,项链丢了之后她变得踏实肯干、勤劳俭朴,当然,她身上还有其他的闪光点,比如她诚实、淳朴、善良。很多学生初读课文可能就将玛蒂尔德定性为贪慕虚荣的女性,而忽视了玛蒂尔德身上其他的闪光点。于是我从多个角度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设定全面认识小说的主人公为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项链》教案设计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诵感知课文内容。 2.分析玛蒂尔德虚荣、诚实、善良等性格特征。 3.通过想象练习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变化。 教学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明确教学任务 (一)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谁吗?(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还记得我们学过他们的哪些作品吗?(契诃夫的《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莫泊桑的《项链》。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十九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闻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他的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人物刻画生动。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二、整体感知,引出人物形象 1.请一个学生简要复述课文,教师归纳: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假项链 明确:这是一篇围绕项链而展开的小说,其实这条线索也是玛蒂尔德的命运曲线,真是一波三折啊! 借项链 2.玛蒂尔德借项链是为了参加舞会。参加舞会一定要借项链吗?如她丈夫说的戴几朵鲜花不行吗? 答:玛蒂尔德认为“一粒珍珠、一块宝石都没有,处处带着穷酸气”,“在阔太太中间露穷酸相,再难看没有了”。 4.从这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什么性格特征? 答:爱美,虚荣。她没有珠宝却要和别人攀比,她认为美要依靠华丽的衣服、名贵的首饰。她把外在的形式当作了内在的本质。 要求:从课文当中找出描写玛蒂尔德虚荣的依据。 5.课文前几段出现了一个频率很高的词,是哪个词? 答:“梦想”,出现了七次。 追问:你们怎么看待她的梦想? 答:玛蒂尔德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提高自己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幸福欲求和荣耀欲求,这是很正常的。可是她追求的只是虚幻的荣耀,脱离了现实,体现了玛蒂尔德的虚荣。 追问:哪位同学用一句话总结下玛蒂尔德的梦想? 答:玛蒂尔德爱慕虚荣,醉心奢华,渴望过上流社会贵夫人的生活。 明确:玛蒂尔德有着狂热的梦想,可是现实却是残酷的。她没有首饰来装扮自己,只得向她的好友佛来思节夫人借了一条项链去参加舞会。 丢项链 6.在舞会上玛蒂尔德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所有的男宾都望着她出神。当她的兴奋到达顶峰的时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