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47369

必修三 第一单元 第四课时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课时作业

日期:2025-11-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18365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单元,课时,必修,第一,第四,活动
  • cover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四课时 单元活动: 学会分析区域差异 一、课前预习 (一)分析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_____的相关资料,其中自然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人文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等。 第二步:资料的_____与_____, 具体包括_____、_____、_____等。 第三步:_____,具体比较区域_____、_____和_____,区域_____,区域_____。 第四步:探索_____。 (二)区域差异分析的主要方法 1、在开展区域差异分析时,资料的_____是基础。搜集资料有_____搜集法和_____搜集法。 2、在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分析比较差异时,有三种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3、定性的方法是指对区域内的地理事象进行_____,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4、定量的方法是借助于_____手段对地理事象进行_____研究。 二、备考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某学生利用暑假在家乡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并对此作了如下一段文字描述:房屋多由晒干的泥块构成,多呈坐北朝南形式;农民为减少荒欠的危机,在耕地上栽种众多的作物。作物以冬小麦最多,还有谷子、甘薯、棉花、芝麻、花生、大豆等。据此回答1-4题。 1、该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区域差异的方法分别是(  ) A.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B.间接搜集法,定量的方法 C.直接搜集法,综合的方法 D.间接搜集法,定性的方法 2、该文描述的是哪一个平原的农村景观?(  ) A.松辽平原 B.黄淮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江汉平原 3、该平原上房屋多呈坐北朝南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 B.水源 C.地形 D.宗教信仰 4、该地易出现荒欠的原因是(  ) A.生长季太短 B.冬季风太强 C.降水变率太大 D.土壤盐度太高 分析表1-4-1,完成5-7题。(表中人口数、GDP、铁路长度均为1999年资料) 表1-4-1 云南 贵州 陕西 甘肃 青海 人口(万) 4192 3710 3618 2543 510 GDP(亿元) 1856 912 1488 932 238 铁路长度(Km) 1873 1654 1941 2323 1092 年均降水量(mm) 1000-15000 1100-1400 500-1000 30-860 20-700 面积(万Km2) 38 17 19 39 72 5、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各省依次是(  ) A.青海、甘肃、陕西、贵州、云南 B.贵州、陕西、云南、甘肃、青海 C.陕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 D.云南、贵州、陕西、甘肃、青海 6、各省人均GDP均低于全国人均6350元的水平,其中(  ) A.云南的人均GDP约为5500元 B.青海的人均GDP接近全国人均水平 C.贵州的人均GDP仅达全国人均水平的50% D.陕西的人均GDP约为4100元 7、各地降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 A.青海省因海拔高且多山而少雨 B.陕西的纬度介于云、贵和甘、青之间,故降水量也居中 C.云、贵冬春季有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 D.甘肃部分地区处于非季风区,降水量较少 读甲、乙两图,回答8-10题: 8、两经济区城市密集,共同的自然原因是( ) A.交通发达 B.科技力量雄厚 C.地形平坦而肥沃,水网密布,水热 条件好 D.矿产资源丰富 9、两经济区经济发达,经济增长速度快,从社会经济条件看,两地经济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B.矿产资源丰富 C.电力充足 D.土地资源丰富 10、制约两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是( ) A.能源和矿产不足 B.粮食不足 C.水源不足 D.科技人才不足 (二)双项选择题 读图3和下列材料,做11-14题: 材料一 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变迁,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研究某一区域,思路是:阶段1,确定研究的区域;阶段2,收集资料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阶段3,研究该区域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发展优势经济。 材料二 某中学地理奥赛小组按照此思路,对我国某区域进行了研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