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476300

人教版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桥边的老人》导学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0次 大小:1930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 cover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 语文外国小说 《桥边的老人》导学案(教师版) ? 学习目标?? 1、能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掌握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2、理解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能分析文中老人的形象。 3、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尊重生命的美好感情。 学习重点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掌握重点字词及作者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能说出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并有所应用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2、小说概念: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 情节 环境 4.导入课文 还记得他吗? 他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我想大家最熟悉他的一句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这句话出自哪篇小说? 点拨:《老人与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海明威的另一篇小说《桥边的老人》,去欣赏他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为我们叙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吧。 5、走近作者 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于1899年生于芝加哥附近的一个医生家庭。曾参加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抑郁,1961年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 太阳照样升起 》 (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品。? ? 30、40年代,他塑造了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的《 第五纵队 》,长篇小说《 丧钟为谁而鸣 》。50年代,塑造了以桑地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形象”(代表作《 老人与海 》1950)。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作品风格:电报式。? 6、追溯背景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共和政府军和法西斯佛朗哥的叛军展开激战。海明威不但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一起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的捍卫民主、反法西斯斗争,而且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小说《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残酷的战争来了,将家园、亲人都无情地撕碎。在这里,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7、相关知识 迷惘的一代 所谓“迷惘的一代”,意思是指由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而不知该怎么办的一代。上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文艺创作倾向也约略相同,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没有明确的社会理想,只能消极逃避现实的斗争,躲到个人的小天地里去,企图用爱情、友谊、寻欢作乐来解除精神的痛苦,想在富有刺激性的活动中使自己振奋起来。 冰山理论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感觉到他所省略的东西,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认为作家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他的理由是,所有这一切被省略的东西,读者会通过自己的想像加以联接与弥补。 总结: 简洁的文字 鲜明的形象 丰富的情感 深刻的思想 八分之一(露在文面) 八分之七(藏在文里) 二、自主预习 1、给下面字注音并解释划线字的词义 轮辐( fú ) 踝( huái ) 眺望( tiào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