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03509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9 雨的形成 冀教版

日期:2024-05-1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04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9,形成
  • cover
9课《雨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教材在导入中设计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本课教学。本课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1:“小水珠从哪里来?”为主要的讨论。让学生解释“这些小水珠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形成的?”突出了凝结现象的两个基本条件,一要有水蒸气,二要受冷。水蒸气凝结的对比实验可为学生的讨论结果提供强有力的证据。也可为不能解释凝结现象是学生提供帮助。活动2:“雨的形成”是一个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的开放性较强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再次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阅读科学在线,可以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体会到科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影响雨的形成,改善干燥的环境。拓展活动根据连环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物质状态变化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根据的、合理的想象,梳理、总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的重要时期。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再加上平时积累的大量感性经验,已经基本具备了探究雨的形成所必须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并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 2、能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进行研究并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能根据漫画写一篇科普短文,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情感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并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STSE)目标: 能分别举例说明物质的可逆变化在人类生活中的运用并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重点难点】 重点: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 【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热水、酒精灯、试管夹、小烧杯两个、玻璃片两块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完成活动1“小水珠的形成”以及活动2 “雨的形成”的内容。第二课时完成课本33—34页的拓展活动。 第一课时设计 活动一:小水珠的形成 【活动目标】: 1、能对生活中出现水珠的现象的原因进行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2、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3、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凝结。 【教学过程】: 小水珠从哪里来? 一、由现象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探究问题吗?这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一下这样的问题:雨是怎样形成的。(板书:雨的形成)在探究问题以前,我们先回忆一下现实生活中的几个现象: 1、同学们谁在浴池洗过澡?(学生举手)这么多同学都去过呀,那么谁观察过浴池的墙壁或房顶上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2、谁在家里帮妈妈烧过水或做过饭?(学生举手)那么做饭的时候锅盖上有什么呀?学生回答。 3、夏天的早晨来到田野里你有没有发现花草树木上又有什么呢?学生回答。 4、炎热的夏天你们都喜欢喝饮料吧?(比如说:可乐、醒目、雪碧)学生回答。在炎热的夏天如果喝一口冰镇饮料会感到非常舒服,如果一瓶饮料从冰箱拿出来我们一次喝不了,把它放在桌子上,过一会儿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如果我把这些小水珠擦掉,再放置一段时间,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回答。(板书:小水珠) 刚才我们说到了浴池墙壁房顶有小水珠,烧水做饭时锅盖上有小水珠,夏天早晨花草树木上有小水珠,还有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的外壁上也有小水珠。那么,这些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哪位同学说一说呀?(找几个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