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教案) 基本信息 学 科 科学 学段 小学 年 级 四年级上册 教 师 单 位 课题名称 运动起来会怎么样(一) 运动与呼吸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虽然没有真正接触过“呼吸器官”的概念,但在生活中“多次感冒、咳嗽……”的体验,让他们认识到呼吸是由“鼻子、嘴、气管、肺……”组成。他们知道憋气会不舒服,甚至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人体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气,否则会有生命危险。对于剧烈运动与安静时的呼吸的变化同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只是没有特意的关注过。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中安排了“呼吸塑料袋、用火柴检验呼出的气体”的两个活动。活动一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呼出和吸进的气体是不一样的”。活动二“用火柴检验呼出的气体”意在活动一的基础上认识“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气”。但是,这里边存在的问题是“氧气、二氧化碳气的性质学生还没有研究过”,在本课教学中安排这个活动的实效性有待研究。再用其认识运动时呼吸次数加快的问题就更有待探究。 基于上述分析,本课计划对教材的安排作局部调整,把心跳的变化放到下一课教学。就本课教学安排四个教学环节:组织学生认识到“人时刻都需要呼吸”;认识呼吸器官,组织学生发现“运动与呼吸有密切关系”;组织学生探究运动时呼吸加快的原因;组织学生认识要保护呼吸器官。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认识到“人时刻都需要呼吸”;让学生发现“运动与呼吸有密切关系”;通过“呼吸塑料袋内空气、观看视频“活动认识运动时呼吸加快的原因”;知道保护呼吸器官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运动与呼吸的关系”过程中培养学生测量、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探究人体秘密的兴趣,树立保护呼吸器官的健康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及运动与呼吸的关系。 难点:知道运动量加大是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具:秒表、教学课件 2、学具:记录单;吸管、塑料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2008年8月,对于那我们中国人来说是难忘而又振奋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在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通过奋力拼搏,取得了51枚金牌,居世界榜首。在这次奥运会上,还有一颗“巨星”在闪耀着他的光芒。 2、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呢?(生:菲尔普斯)2008年的奥运会上,他一人夺得了几枚金牌?(生:8枚)很厉害。 3、我们来看一下右边这张图,他正在进行比赛,我们观察一下,他的嘴巴为什么张那么大?张这么大干吗?(生:他在呼吸)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呼吸、人体离不开空气,呼吸我们也在进行啊,我们为什么不张大嘴巴来呼吸?(生:因为他在水里要憋气,浮出水面就需要大口的吸气--) 4、可见人在运动的时候和平时的呼吸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运动和呼吸,(出示课题并板书) 二、认识气体交换 1、既然研究呼吸,我们就先来体验一下。跟着老师的动作节奏做几次深呼吸。师边讲边示范:先深深的吸一口气,然后再慢慢呼出来,同时思考:气体在进入我们人体然后又出来,它都经过了哪些地方?(生做深呼吸,回答) 2、师:他说了几种器官,其实,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人体的许多器官都参与了,让我们看一下哪些器官参与了这个活动呢?(出示人体的半身图) 3、这是一张人体的半身图,我们先来看一下,(依次边问边出示: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4、其实气体进入人体又出来是有一定的顺序的,我们来看一下,(出示)提问:气体从体外进入体内都依次经过哪?(生答)出来又经过哪?(生答)出示半身图。我们来概括一下(与生一起对吸气、呼气经过的部位进行总结) 5、我们时时刻刻呼吸,把气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