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电和负电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正电和负电,初步建立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正电和负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正电和负电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正电和负电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正电和负电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正电和负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电的现象?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电的现象? 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再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物体经过摩擦,能够吸引轻小的东西,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实验 用丝绸分别摩擦两根玻璃棒,使玻璃棒带电;然后将这两根玻璃棒相互接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 让四个学生配合,写出实验报告。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做正电,用“+”表示;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做负电,用“———表示。同种电互相排斥,异种电互相吸引。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了正电和负电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正电和负电。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检验气球、塑料梳子、吹塑纸(条)、铅笔、橡皮、圆球笔或其他物体与丝绸、毛皮或其他材料摩擦后带的电是正电还是负电。请将结果写下来。 电池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电池,初步建立电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电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电池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电池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电池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电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你认识生活中哪些电池?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干电池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再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干电池的黄铜盖一端(碳棒)是正极,用“+”表示;另一端的底板(锌壳)是负极,用“———表示。 2.实验 自制一个简易的电池。 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 让四个学生配合,写出实验报告。 1.把铜片和锌片分别钉在干燥小木块的两边,作为电极。在铜片和锌片上各连接一根导线。 2.把上面的装置放在盛有碱水或醋的烧杯中,这就做成了最简单的电池。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了电池的概念,并学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电池。 最后,给大家出一道课后思考题:用自制电池的一极连接在扬声器的一个接线点上,将电池的另一极轻轻蹭几下扬声器上的另一个接线点,会发生什么现象? 点亮小电珠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知道小电珠,初步建立小电珠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小电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小电珠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小电珠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小电珠的概念。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小电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电珠是什么样的? 二、活动推进,观察探究 1.小电珠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和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或图片),再汇报交流。 归纳总结:节日的夜晚,一些建筑物上挂满了彩灯。有些彩灯是用一个个小电珠组成的。 2.实验 用一个电池盒、一节电池、一个小电珠、一个小灯座、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装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有几种连接电路的方法,能使小电珠亮起来? 三、汇报展示,建构新知 让四个学生配合,写出实验报告。 四、延伸课堂,拓展观察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电珠的概念,并学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