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单选题(共30题) 1.“一些囚徒从小住在洞穴中,身体都被绑着,不能转头,只能看到墙壁上的影像,便错将这些影像当做真实的东西。此时一人摆脱了束缚逃出了洞穴,看到了太阳,发现了事物的真相。”(摘自古希腊《理想国》第七章“洞穴隐喻”)这反映了( ) A.希腊人对外界孤陋寡闻 B.希腊人思想受到了束缚 C.人的理性高于主观感觉 D.追求自由便可发现真理 2.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神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伊瑞克缇翁神庙南端的大理石石柱就是以少女像雕刻而成的。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 A.神庙建筑违背世俗需要 B.建筑艺术蕴古人文精神 C.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 D.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 3.在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欧洲思想家提出了各自的主张。下列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普罗塔哥拉———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 ③卢梭———社会契约 ④伏尔泰———三权分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4.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社会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哲学家王者和执政者,第二等级是武士(军人),第三等级是农民.商人和手工艺人,是物质需要的供应者,奴隶在外。第二第三阶级要服从第一阶级的命令,各阶级各执其事,各安其分,这样国家才成为正义的国家。柏拉图划分等级的标准是( ) A.家庭出身 B.智慧品德 C.生产能力 D.财产多寡 5.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倡导(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C.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6.苏格拉底认为,“美德的本性是知识,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既然正义和其他美好的事情都是美德,很显然正义和其他一切美德都是智慧哲学的创造者”。苏格拉底的思想( ) A.源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为城邦民主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C.开始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D.是希腊古典文化教育繁荣关键 7.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古代希腊( ) A.人文主义者向奴隶主贵族妥协 B.人文思想受到基督教神学干扰 C.人文主义者侧重研究物质世界 D.人文思想的发展具有时代特征 8.公元前5世纪,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形成了以普罗塔(泰)戈(格)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核心观点。但不少人对这个观点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智者学派的观点会( ) A.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C.导致雅典人口的流失 D.危及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9.苏格拉底曾在法庭对审判官说:“人中最高贵者,雅典人,最雄伟、最强大,最以智慧著称之城邦的公民,你们专注于尽量积聚钱财,猎取荣誉,而不在意,不想到智慧、真理和性灵的修养,你们不觉得惭愧吗?”这表明苏格拉底( ) A.反对民主与法治 B.追求智慧和真理 C.认为“有思想力的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D.追求财富和荣誉 10.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反映了他( ) A.维护雅典民主政治 B.提倡“美德即知识” C.批判雅典选举方法 D.反对哲学家治理国家 11.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认为,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具有“古代的复兴”、“个人的完善”和“世俗化”三个突出特征。这一重大事件是指( )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12.学者罗竹风在《宗教通史简编》中提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