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49762

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 专题一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89张PPT

日期:2024-05-0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5746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0版,实用类,89张,阅读,文本,论述
  • cover
课件89张PPT。近三年浙江卷命题与考情分析专题一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浙江高考轮流交替,必考其一,考查方式也相对固定,复习时要注意: 1.考查形式固定,考点固定。 不管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还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形式都是2个选择题和1个简答题。选择题主要围绕着概念的理解、句子的理解,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概括;选项主要设置以偏概全、无中生有、颠倒因果、偷换概念、断章取义、张冠李戴、混淆范围等陷阱;简答题主要围绕着中心意思的筛选和概括设题,也鲜有对文本思路结构的考查,并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质;总分固定在10分左右。2.学会筛选勾画。 勾画出关键词句,能够帮助迅速把握文意,有时甚至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这大大加快了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3.文脉整合意识———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文本读完后,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或浓缩的每段内容,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材料一 苗绣,苗族的刺绣。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楚绣,与湘绣、汉绣同流而异源。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也用在裤脚和鞋面。在衣服上以栏杆形式围在肩膀和袖口。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衣饰部位不是栏杆形式。苗绣针法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几种,其中辫绣、结绣是苗绣中特有。辫绣是先将8根或12根同色丝线编成“辫子”,然后再回旋缀于底布成花,多用于“男性之衣”(“乌爸”)的盛装中,绣品风格粗犷凝重。结绣则将丝线在针头挽数结,然后抽针,如此反复插满成花。苗绣图案多是鸟、鱼、花、果子。在盛装的大型图案中,出现庞大、凶猛的动物,如龙、大象、狮子等。龙在苗绣中有虫龙、水龙、牛龙等形态。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苗绣一般先在绣布上绘或贴上图案。黔东南苗族妇女不直接在衣物上刺绣,而是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缀到衣物上相关部位,这样一方面便于操作,也便于单独取下来保护或替换。 (摘编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大辞典·西南地区卷》)材料二 苗绣是苗族人的文化读本。从启蒙开始,苗族人就可以从苗绣里学习生活常识,认识草木动物,学习纺线耕田,了解节日习俗,解读神话、宇宙天体等,无所不可。乍一看这本“书”,罗列的事物真不少,率性随意,缺乏归纳,但如果仔细阅读,你便会发现,它所表现的内容也都是经过了严格选择的,而且不乏思想深度。苗族先人把祖祖辈辈获得的人生智慧,都隐藏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苗绣故事中。 苗绣一直无声无息深藏不露,20世纪后半叶才逐渐被发现。有趣的是,它被发现的时间与读图时代几乎同步,苗绣本身的艺术特质和读图时代的美学趣味显然不谋而合。神秘的气息,独特的想象,呆萌的造型,饱满的情感,让我们惊叹相见恨晚。 (摘编自解如光《十指春风 一绣千年》,《人民日报》2019年2月23日)材料三 目前,民间手工技艺的主导传播形式多依托出版物或博物馆等相对静态的媒介,传播途径单一。实际上,民间手工艺的文化形态非常丰富。以苗绣为例,其非物质文化形态至少包含三种:苗绣中的图案,苗绣的针法和绣法,苗绣中承载的文化等。这些丰富的内容仅仅依靠静态形式传播显然是不够全面和详尽的。尤其是苗绣的刺绣技法十分复杂,无法仅仅依靠静态形式记录,借助摄像和三维动画等形式能更好地记录和还原刺绣复杂的过程。另外,传承主体的口述记录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利用视频记录显然比单纯用文字记录更为方便、生动、鲜活。移动互联网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