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568247

25 古人谈读书 第2课时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3888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人,读书,2课时,课件
  • cover
(课件网) 25.古人谈读书 语文统编版 五年级上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古文品读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相关资料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说。 古文解读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心思不在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会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迫切。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如何做到这“三到”呢? 首先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精力集中,心思用在读书上,在此基础上,要运用我们的眼睛和嘴巴,不断地看书,读书,牢牢地记住知识。这样就可以做到“三到”。 朱熹的读书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不可以,因为只有心到了,眼和口才能更专心地读书、学习。 3.平时的你读书时是怎样做的?效果怎样? 2.这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说一说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 古文品读 曾国藩,汉族,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相关资料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相关资料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读书人。 恒心。 古文解读 读书人要学习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下等, 劣等。 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做下等人;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中之蛙观天,这些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说一说:河伯观海和坐井观天这两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是从反面进行说明,突出强调了一个人要有“识”的重要性。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否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