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612026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9139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高中,化学,选修,第四章,一节
  • cover
(课件网) 第一节 原电池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原电池形成条件及原电池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原电池原理的理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 各类电池 知识点1:各类电池 空气电池 发明电池的故事 说起原电池的发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1786年,著名的意大利医师、生物学家伽伐尼,偶然发现挂在窗前铁栅栏的铜钩上的青蛙腿肌肉,每当碰到铁栅栏就猛烈地收缩一次。这偶然的现象并没有被伽伐尼放过,经不懈的探索和思考,第一个提出了“动物电”的见解。他认为:青蛙神经和肌肉是两种不同的组织,带有相反电荷,所以两者存在着电位差,一旦用导电材料将两者接通,就有电流通过,铁栅栏和铜钩在此接通了电路,于是有电流产生,由于有动物电流的刺激,蛙腿肌肉发生收缩。 发明电池的故事   动物电”的发现引起了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的极大兴趣,他在多次重复伽伐尼的“动物电”实验时,发现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其中的两种金属――铁和铜,若把钩着蛙腿的铜钩换成铁钩,肌肉就不会收缩。他认为“动物电”的实质是金属属性不同造成的,不同金属带有不同的电量,它们之间必然存在电位差,若有导线在中间连接,就会产生电流,蛙腿的收缩正是这种原因产生的电流刺激的结果。   伏特经过反复实验,终于发明了被后人称做“伏特电堆”的电池,这就是在铜板和锌板中间夹上卡纸和用盐水浸过的布片,一层一层堆起来的蓄电池。这种电池,今天仍然在使用着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人们把电压的计量单位叫做伏特,简称伏,符号V。比如我们手电筒里的电池的电压是1.5伏特,我们家里的电灯的电压是220伏特。 探究: 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NaCl(aq) 用NaCl溶液润湿的棉花 Cu Cu Mg Zn Ag 操作要求: ①用提供的不同溶液浸湿滤纸,然后用电流表接触不同金属片,观察电流表指针的摆动情况。 具体方案: 实验 电极接触 溶液A 溶液B 一 电极接触同一种材料 硫酸或硫酸铜 酒精或白糖水 二 电极接触不同种材料 硫酸或硫酸铜 酒精或白糖水 三 电极接触不同种材料 无 四 一材料置于滤纸中,另一材料放置在滤纸外 硫酸或硫酸铜 酒精或白糖水 实验情况汇报 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必须和电解质溶液接触 3、两电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A B 一 无 无 二 有 无 三 无 无 四 无 无 铜锌原电池 Cu Cu2+ Cu2+ SO4 2- SO4 2- Zn Cu2+ SO42- Zn2+ Zn-2e-=Zn2+ Cu2++2e-=Cu 外电路 内电路 负极 正极 3、原电池工作原理(以Cu-Zn原电池为例) 负极(Zn) 正极(Cu) e- 外导线 e- 溶液中的离子 阴离子 OH- SO4 2- 阳离子 H+ Cu2+ 离子流向 电子流向 电极反应 Zn-2e-=Zn2+ Cu2+ +2e-=Cu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说明 溶液中靠自由移动的离子导电,无电子通过,外电路中靠电子移动导电,无离子通过。 e- e- e- 小结 :原电池 定义: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1、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2、电极材料必须和电解质溶液接触 3、两电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小结 :原电池 原电池工作原理 较不活泼金属铜做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 应,较活泼金属锌做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流动方向:锌(负极)→导线→铜(正极)   电流方向:铜(正极) →导线→锌(负极)。 负极 Zn片: Zn-2e-=Zn2+ 正极 Cu片: Cu 2 ++2e-=Cu 总反应: Zn+ Cu 2 + =Zn2+ + Cu 你能推断出看到的现象吗? 课下探究: 两极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NaCl(aq) 用NaCl溶液润湿的棉花 Cu Cu 思考: ①电压、电流大小与两极活泼性的关系? ②产生最大电压、电流的金属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