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75709

6.5同一首歌 教案

日期:2025-04-0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69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同一首歌,教案
  • cover
同一首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能用真挚的感情演唱歌曲,从而培养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2. 演唱合唱时做到声音和谐、统一,培养合唱能力。 3. 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同一首歌》 教材分析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孟卫东,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铁路文工团总团副团长,多年来创作了各种类型的大量的音乐作品。主要作品有: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电影音乐《找乐》、《血色清晨》等等,其中,创作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片头曲被延用近20年,家喻户晓。2000年至2009年中央三台设置了“同一首歌”栏目,《同一首歌》就是此栏目的主题歌。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并有“ ”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采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3重点难点 1. 合唱时声部要和谐、统一。 2. 通过合作讨论的方法,为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4学唱歌曲 一、导入新课、学习歌曲 1. 聆听歌曲《同一首歌》。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优美、抒情,歌曲为中速。 2. 复听歌曲《同一首歌》。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中唱了“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等。这首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师:从这首歌深情的话语中,我们感到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 3. 分段学习歌谱。(《同一首歌》歌曲学习。) (1)在分段学习歌谱中,先让学生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以此来降低学习歌谱的难度。(老师和学生一起视唱歌谱,找出歌曲中相同的旋律,在相同旋律处用红颜色表示。)(2)视唱歌曲的第一声部,注意唱准八度大跳 ─6的九度音程和6─ 以及四拍时值。(出示歌谱) (3)视唱第二声部的旋律,注意唱准4─降3和5─ 音程以及结束句的八拍时值。(出示歌谱) (4)完整视唱歌谱。 指导学生唱好歌曲中的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和谐、统一。 4. 学习歌词。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默读歌词。 (2)在歌曲旋律的背景中,全班同学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提示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 学唱歌曲。 (1)聆听《同一首歌》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同一首歌》。 (3)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 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