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画中国画—树 教学目的: 1.通过对以树为主体的优秀国画作品的欣赏,启发学生认识和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以及树的表现在中国山水中地位和作用。 2.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树的特点的能力。 3.学习中国画中树的基本画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欣赏,了解以造化为师的道理和基础,并激发学生尝试用水墨表现自己喜欢的树的兴趣。 教学难点: 学习初步的画法以及学生如何艺术化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树。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山水画作为赞美大自然,寄情自然的载体树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并和山石一起构成了山水画的主要内容,山水中有了树木就有了阴明晴雨,也有了春夏秋冬,有了气氛,有了表情,有了生命,所以说山水画要表现出鲜活的生气来,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树木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副古人的山水画。欣赏完我有问题要同学们来回答。 问:谁能告诉老师,这幅画反映的是那个季节的景象? 答: 春 总结:这是北宋代的大画家郭熙的《早春图》,画里描绘的是东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这幅画的原作现在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问:大家想想如果没有这些树的话,我们会不会知道画里描绘的季节吗? 答:不会! 总结:对,所以说呢有了树这幅山水画才有了季节 山水中有了树木就有了阴明晴雨,也有了春夏秋冬,有了气氛,有了表情,有了生命,所以说山水画要表现出鲜活的生气来,在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树木的表现。 二.授新课 我们再来欣赏一副作品,通过这幅画呢,我们开始今天要学的内容:学画中国画—树(书写课题) 在山水画中除了松树,柳树等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树以外,其余的树统称为杂树,而杂树的画法也是画树的基础,老师的画的这些树就属于杂树。现在我们要通过这幅画来讲一下画树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要求:因为中国的材料是选用毛笔,墨以及宣纸这些中国特有的书画工具所以中国画的学习中我们也有区别于像素描、油画等一些西方绘画的要求。 中国画讲究的是笔墨,笔就是笔画、运笔方法,墨就是墨色、墨的颜色。 运笔的方法最基本的有两种:中锋和侧峰 中锋就是使笔直立,锋在正中,左右不偏,叫“中锋”。(演示:这是根毛笔,把他分为三部分笔锋 笔肚、笔杆) 侧峰:笔锋在书的一边,而笔身在书的另一边行走,产生的效果是一边光滑另一边如锯齿,墨不入纸,线条扁平而浮露于纸上。(演示) 知道了运笔的两中方法后我们来了解一下墨色。 有同学肯定会觉得奇怪,墨的颜色当然是黑色嘛怎么难道还有其他颜色? 其实我在国画中墨经常和水一起使用,水的比例的多少产生就产生了不同的墨色效果我们把他归纳为五种。早在唐代是有个叫张彦远在他的《历代名画记》就说过:“运墨而五色具。”从此有了墨分五色的说法了。这五色就是:焦、湿、浓、淡、干这个要我们不断的熟练后自己掌握了水和墨的调和后自己领悟,今天我们就不多讲了。 我们还是来学习画树的步骤吧: 一般我们先重主干画起,确立了主干我们就确定了树的大致形态。 然后画树枝,中国画中讲究“树分四枝”就是要画是生长在前后左右不同形态的树枝使树有了立体感。而且要刚有柔 ,新枝要画的柔和,老枝要画的刚强点。 画完树枝,我们开始画树叶。 树叶的画法有两种 A点叶法就是用中锋直点或者侧峰横点出树叶 B夹叶法是要根据树叶的的形状来定,用双钩的方法勾勒出来。 在夏天的时候我们如果在树下乘凉时会发现树叶并不是完全能够遮挡住阳光,有时候阳光也会通过树叶之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树叶有密有疏。再画树叶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树叶生长的疏密关系。 学习了树的树的画法我们来说一下这节课的作业要求: 用宣纸毛笔作画,可以临摹也可以写生或者凭借自己的记忆和观察画一棵或者一组树。 现在我们来打开课本看看课本里范画。 课本第四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