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698736

九下2.5菊花台 教案

日期:2025-04-17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99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九下,花台,教案
  • cover
课题 中国风歌曲———菊花台 课型或模块 歌唱教学 学校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增加《菊花台》合唱部分,激发学生对分声部演唱(和音)的兴趣。2、通过挖掘歌曲《菊花台》的词曲内涵,引导学生发现“中国风歌曲”的古典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唱《菊花台》的二声部,让学生提高合唱技能;2、通过“鱼咬尾”接龙游戏,使学生能运用五声音阶进行创编,寓教于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放松练习和发声练习,让学生掌握唱歌前的准备动作;2、提高视谱能力及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菊花台》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用五声音阶做旋律接龙 教学内容分析 《菊花台》是周杰伦、方文山合作创作的“中国风歌曲”中的其中一首,所谓“中国风歌曲”是由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去创作的,其编曲上加入了中国传统乐器,其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菊花台》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中的一课,该曲4/4拍,宫调式,旋律起伏不大,具有东方美感,歌词富有诗意,较多用词或句子是从古诗词中提炼出来的。 教学策略 九年级学生即将中考,音乐是他们的心情调剂品,虽然男生大部分在变声期,但仍然要鼓励他们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唱歌,此课既能让他们演唱自己喜欢的歌,同时,也让他们尝试着去创作旋律,从歌词中领略古诗词的魅力,激发他们更努力地去学习文言文、诗词。 1、放松练习及发声练习;2、视谱———跟唱练习;3、二声部练习;4、旋律创编练习。 教具学具媒体准备 电脑、投影机、黑板、钢琴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教师带领学生做些放松练习,找到歌唱状态。 进行课前小练。(附表一)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菊花台》,并列举周杰伦“中国风”歌曲。 播放《菊》音乐,引导学生寻找《菊花台》中的中国元素。 5、总结“中国风歌曲”的涵义。 1.学生起立:用手揉揉额头,眼睛、脸、活动一下下巴,鼓腮,打哈欠,伸懒腰,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唱歌站姿。 2.先用弹唇放松口腔,再用 ü、a等元音进行练声,力求声音的高位置与集中。 4.学生仔细聆听音乐后回答问题。 电脑 投影机 教学光盘 黑板 教师评价 师生评价 在歌唱前找到肌体放松的感觉,然后再进行发声练习,九年级男生大部分处于变声后期,或已完成变声,教师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非常重要。 学生之前听周杰伦的歌可能只是属于泛听,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的中国元素有利于他们挖掘之前被他们忽略了的音乐细节。 展开阶段 1.教师:播放《菊花台》。提醒“怕一辈子”和“一夜惆怅”两处不同的后起拍。 2.请学生上来伴奏,同学们跟着钢琴演唱,教师及时提醒学生们的发声位置及纠正唱错的节奏。 3.指导女生唱二声部,为主旋律和音。 4.教师指挥学生演唱《菊花台》和音版 1.学生跟着原唱小声唱《菊花台》。 2.学生跟着钢伴唱《菊花台》 女生学唱二声部。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演唱《菊花台》。 电脑 教学光盘 钢琴 教师评价 主歌结尾处两段歌词,不同的后起拍,很容易混淆,要在范唱时指出,让学生留意。教师在播放范唱音乐时,示范二声部的和音,为后面的二声部演唱铺垫。 用G调伴奏。 由于《菊》音高偏低,让女生唱二声部和音,可以避免音区的问题。 拓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演唱时存在的问题。 教师:举例“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的意境出自李白的“对影成三人。” 3用歌词—诗词猜猜看的形式解释歌词的古文出处,并解释《菊花台》的歌曲含义。 4.让学生带着感情再唱一遍《菊花台》。 5.教师:用“鱼咬尾”的方式做个旋律接龙游戏。 1、学生相互讨论歌曲哪里没唱好。 3.学生积极思考歌词与诗句的关联,并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