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12787

八下 1.2楚商 教案

日期:2025-04-18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82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下,楚商,教案
  • cover
音乐课《编钟》的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学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的理论基础上,利用电化教学媒体,通过视听渠道的作用,引发学生传感系统活动,快速得到教学反馈的一种教学手段。 我在《编钟》的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应用自己精心设计的,以音乐、文字、画面、画外音为一体的课件,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从多方面多角度挖掘编钟文化,欣赏编钟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和独具的音乐震撼力,使学生在心中振奋出一种精神,传感着一股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古代民乐的兴趣。 整个音乐课堂都借助多媒体,直观具体而且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加各种音乐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编钟知识(编钟的形状、音色、整体构造等)直观化,把枯燥的研究性活动(研究编钟的发声规律)趣味化,把高难度的创造性活动(把水杯变成乐器)简易化。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编钟文化,欣赏编钟演奏的乐曲,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编钟的出土震惊了世界乐坛和科学界 2、创造目标:通过学习《编钟》,启发学生把水杯变成乐器。 3、能力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加趣味性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听辩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编钟的文化和意义,启发学生把水杯变成乐器。 2、难点:编钟的音域有五个八度,十二个半音俱全的含义。 教学准备: 1、教材选自《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四课。 2、多媒体设备和自制课件;铝板琴,六套水杯、六个编钟模型;学生收集的有关材料。(将全班学生分成五小组。) 教学过程: 一、课间欣赏 课间用多媒体播放(课件1)有画面的编钟配乐的古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设想:利用课间几分钟让学生听一段音乐或一首歌曲,久而久之学生头脑中储存的音乐作品积少成多,对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感受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为将要上的教学内容做准备,同时这首古曲的选用也是想在潜移移默化中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音乐教育的文化内涵,营造课堂音乐氛围,给学生以愉悦的心情,使其尽快进入古代音乐情境中。] 二、以情感为纽带,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教师微笑环视全班学生:同学们,我们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2),告诉我,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长城) 师:谁能说说长城? 生1:长城位于我国北方,东西横亘万里,是我国古代最雄伟的建筑。 生2:长城也是世界古建筑的奇迹,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图片中,都能清晰地看到蜿蜒曲折的长城呢! 师:这两位同学讲得太好了,那么与长城齐名、震惊世界的乐器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课件3):《编钟———中华民族的瑰宝》(整套编钟图) [教学设想:通过讲长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导入新课,再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师:请仔细观察再说说你们对编钟的了解? (课件4)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三个古装少女正在演奏编钟的画面,同时播放由编钟演奏的《莫愁曲》。 (学生很有兴趣地观察,然后纷纷举手) 生1:编钟是一种敲击乐器,按一定规律排列。 生2:编钟的音色很美,演奏的音乐好听。 生3:编钟的音有高有低。 生4:高的音清脆、低的音浑厚。 [教学设想:从视觉上、听觉上让学生惊奇地感受到编钟的美,激起学生迫切了解编钟的愿望,并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听辩力、表达能力。] 师:上节课后,我建议大家上网去收集有关编钟的资料,现在你们能展示一下吗? 生1:(教师指导学生操作)我收集到的是《编钟古乐之都》,请看:(学生展示自己在网上下载的音响资料、图片资料、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