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12864

七下 3.3思乡曲 教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133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下,乡曲,教案
  • cover
思乡曲 教学理念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形成基本音乐素养。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形成基本的文化素养。突出学科特点,关注科学综合,用各种表现形式为内容服务,突出音乐特点,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并让学生感受、欣赏音乐,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学,努力达到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体验歌曲和乐曲的情感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去表现歌曲内容,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怀。 2、知识与技能 通过会唱歌曲《故乡的亲人》、理解、掌握歌曲中强弱记号在作品中的作用;听赏乐曲《思乡曲》,体会旋律带来的美感。 3、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唱和欣赏表现乡情的歌曲、乐曲,引导学生在音乐探索、感悟、联想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懂得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载体。 教学分析 本课以“乡情”为主线,设计了学唱歌曲《故乡的亲人》和音乐欣赏《思乡曲》。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让学生感受通过音乐中表现的乡情去培养真、善、美的情操与情感。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 这个阶段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前有明显变化。教师更应该抓住这种变化来进行授课。 教学准备 钢琴、小提琴、多媒体课件、提前板书用品 教学重点 在体会乡情的过程中理解歌曲、乐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 在体会乡情的过程中能通过音乐符号、朗诵辅助表现出歌曲、乐曲的情绪。 教学课时 一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入,感知认知 1、感知 初听《故乡的亲人》(独唱版),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歌曲情感,为课程主题“乡情”埋下伏笔。 【设计意图】此歌的独唱版运用了些许流行歌曲的唱腔,初听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且使学生在初听歌曲的同时体会思乡情绪,进行艺术熏陶,感受音乐中的情与美,谈自己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可让学生闭目欣赏) 生:优美、抒情、悲伤……(答案不一) 师:这首歌的情绪委婉哀伤,旋律深沉感人,用娓娓道来的语调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就是我们今天“乡情”的第一站:《故乡的亲人》(出示课题) 师:在座的同学们一定有些同学的老家在其他省市,你思念家乡的时候会做什么呢?(教师结合自身情况与学生互动,并与后面引出马思聪相呼应) 生:…… 2、认知:简介作曲家福斯特和歌曲创作背景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作者?(与学生互动) 作者简介:福斯特生于美国宾西尼亚州的匹斯堡。他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教育,全靠自学成才,他一生中创作了以《故乡的亲人》、《哦,苏珊娜》、《老黑奴》等为代表的二百多首歌曲。被称为“美国歌曲之王”。 创作背景:1851年,当时福斯特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到了辛辛那提州一间批发所工作,感到远离亲人的孤独和惆怅,于是创作了这首歌曲,借以寄托思乡之情。由于福斯特幼年时经常随黑人保姆到教堂听黑人唱赞美歌,这些宗教歌曲给了他很深的印象。因此歌曲的旋律有着浓厚的赞美歌风格。 师:一首好的歌曲,不仅要旋律优美,还要有诗意的歌词,这首歌的歌词也是福斯特自己填写的,真挚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