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欢之歌》 课型:唱游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 感受体验桑巴舞曲的音乐特点,能在音乐活动中积极参与,让激情的桑巴舞与动感的音乐成为自己生活中的“调味料”。 过程与方法 歌唱与律动相结合,以律动促唱。通过桑巴舞曲的节奏练习,身体律动,运用对比、律动、模仿、创造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唱歌曲表现歌曲。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通过练习认识桑巴舞曲的伴奏节奏重拍在3、7拍,了解桑巴舞曲音乐热烈、富于动感、摇曳多变的音乐特点。 技能目标———在学唱歌曲《狂欢之歌》时,能正确地运用到已学到的桑巴舞曲节奏为歌曲伴奏,有效地提高表现歌曲情绪的技能。 教材分析:歌曲《狂欢之歌》选自花城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第四单元《拉丁美洲音乐》,该曲具有桑巴舞曲的特点,伴奏节奏重拍在第3、7拍上,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起拍和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唱法将会是本课难点。 教学对象分析:对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来说,正处于一个内心好强但是却顾虑太多不敢表现自己的尴尬时期,课堂上单学会一首歌曲已经不满足不了他们内心的求知欲望,但唱游课往往又很难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可是如果老师都能豁出去带领学生一起参与游玩,我想再腼腆的学生也会放下顾虑,在音乐中找到游玩的快乐并激发创作的潜能。 教学重点:感受桑巴的动感节奏。 教学难点: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起拍和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唱法。 教学方法:(1)练习法(2)模仿法(3)对比法(4)律动法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音箱鼓,手摇铃、沙锤、三角铁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听、练 (暖身“酒”) 1、播放《生命之歌》提示学生留意音乐伴奏的鼓点节奏型。借歌曲引入:拉丁美洲的巴西是世界足球王国,看球赛少不了美酒、音乐、桑巴舞,今天老师要带领同学们走近拉丁美洲的 巴西,了解动感的音乐与热情的桑巴舞,顺便请大家喝几杯,不是酒,但也会“醉”,是陶醉的“醉”。 问题1 、在巴西除了足球让人疯狂,还有什么艺术项目也让巴西人疯狂的呢? 问题2:桑巴舞在巴西的重要性?具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简介桑巴舞曲:桑巴舞被称为巴西的“国舞”,在拉美的巴西不管男女老幼,不管何时何地都会跳桑巴,每当激烈动感的音乐响起,人们总是激情难抑,不禁摆腿扭腰,如痴如醉跳起桑巴。桑巴舞音乐为44或2/4拍,舞态富有动感,舞步摇曳多变,深受人们的钟爱。 听着音乐走进教室。可以随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放松劳累的身体。 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分享。 1、营造愉快热情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初次感受桑巴音乐的热烈与动感。教师在语言上卖卖关子,幽他一默,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拓展视野,了解桑巴的普及性,为接下来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二、展开部分 (热身“酒”) 播放《狂欢之歌》, 提示歌词中“玛玛帕奎塔”即桑巴。提问:歌曲的速度、力度以及情绪等音乐要素? 钢琴弹奏歌曲旋律。提示并示范歌曲开头的弱起小节起拍和八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在歌曲中的唱法。 带领学生填词歌唱,提醒学生用断唱法轻声歌唱(两次)。 出示桑巴的伴奏节奏,让学生用口读手拍方块凳的方式练习,并把重拍放在3、7拍上: > > 手拍;× × × × × × × × 口读咚 咚 嚓 咚 咚 咚 嚓 咚 1 2 3 4 5 6 7 8 5、用音箱鼓带领学生边唱《狂欢之歌》边敲打桑巴的伴奏节奏。 带着老师提示的问题欣赏歌曲。 聆听回答:稍快、较弱、欢快热烈。 2、随老师琴声视唱乐谱,熟悉旋律。 3、带着愉快的情绪跟随老师一起轻声歌唱。 4、练习桑巴的伴奏节奏,感受重拍在3、7拍时音乐的层次感。 5、随老师边敲方块凳边唱歌曲,首先一组律动另一组负责唱歌,最后边拍边唱。也可以让部分同学用一些老师提供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