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726094

七下 5.1南屏晚钟 教案

日期:2025-05-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83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下,南屏,晚钟,教案
  • cover
《南屏晚钟》 概????述:本节课教材为花城-出卷网-七年级下册,学习的知识包括三声部合唱的体验及ABA曲式结构,巩固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 一、情感目标 能够对多声部合唱感兴趣,喜欢并乐于参与多声部合唱。 二、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三、能力目标 1、初步体验三声部合唱。 2、尝试用音乐要素分析音乐风格。 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是汕头市濠江区东湖学校初中部初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对音乐感兴趣。已初步掌握手号、击拍等方法。 2、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具有AB曲式结构和中国民族五声宫调式特点的歌曲《小城故事》,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南屏晚钟》,是我国著名曲作家王福龄和词作家陈蝶衣共同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五声调式特点的歌曲。教材所采用的三声部合唱,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花城版音乐教材主编雷雨声老师编写的。音乐多采用弱起、连线、倚音、反复记号和附点音符等,流行风格突出。 全曲为ABA曲式。A段旋律起伏不大,节奏紧凑,力度适中,附点音符突出,具有跳跃、欢快的特点,表达人们喜悦、轻松的心情;B段音区较高,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疏松,比较悠扬抒情,加入三个声部后的音响效果更加立体丰满,仿佛将人们带到了美丽的西湖南屏山脚下,在夕阳西下时,听到远远传来净慈寺的钟声,悠远而怡然自得;第三部分是A段的重复。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完整演唱歌曲,正确把握音乐风格。 2、教学难点:B段三声部的和谐。 主要教法:听、视、唱、挥、击、析 资源准备?? 1.????????自制PPT课件。 2.????????钢琴、黑板。 ?活动过程设计与分析 步骤 内容 实施 设计意图 ? ? 导入教学 ? 音阶练习 二部练习 手号 挥拍 复习前面所学,进行二声部体验,为新课学习作好准备。 教师范唱 学生身体自由律动,并配合捻指、击拍。 教师无伴奏范唱,可以让学生更加专注于聆听,初步感受作品。 出示课题 板书: 歌曲《南屏晚钟》 简略介绍作品。 ? 了解歌曲,有利于更好的把握歌曲风格。 完整聆听 ? 教材提供的合唱版 学生思考: 1、歌曲分成几个段落? 2、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培养学生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关注音乐要素的习惯。 ? ? ? ? ? ? ? ? 学唱歌曲 ? 单声部学习 ? ? 1、随琴唱旋律,注意节奏、音准、反复记号等。 2、复习五声调式。 3、随琴唱歌词,正确把握A、B段情绪。 4、引导学生用良好的歌唱状态,优美的声音歌唱。 5、击拍和聆听惯穿整个教学。 良好的歌唱状态不但可以帮助初中变声期的孩子避免吼唱,还可以在歌唱中享受愉悦,为二部学习奠定基础。 二声部学习 ? 1、教师示范。 2、教师指挥学生进行练习,注意二声部配合。 3、借助多媒体练习。 Ⅰ声部基本是Ⅱ声部的“回声”,在老师指挥下,学习难度不大,可快速掌握,还可激发学生学习三声部的热情。 三声部学习 ? 1、全体学生借助手号,在钢琴配合下唱熟Ⅲ声部。 2、进行音色调配,尝试用低沉、厚重而富于弹性的bong模拟钟声进行演唱,与一、二声部音色形成对比,使演唱更立体丰满。 3、调动学生资源,协助三声部学习。 4、借助多媒体进行学习。 每个同学在熟悉各声部前提下,才有可能在演唱时做到三个声部的协调统一。重视聆听,加强音色调配,引导学生在多声部合唱中互相配合,协调统一。 完整演唱 ? 1、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 2、加入捻指和身体律动。 检测学习情况,完整把握歌曲风格和情绪,感受多声部合唱的魅力。 拓展探索 ? 欣赏不同版本的《南屏晚钟》 ? 1、启发学生从音乐要素入手分析歌曲。 2、理解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关注音乐要素,从不同角度进行音乐审美体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小结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