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力的大小 教材分析及处理: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运动和力》单元的过渡课,在这一课中,孩子们要学习使用测量力的新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感知力是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有三个活动。1、认识弹簧测力计。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来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2、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学时提醒学生使用测力计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填写好记录表。3、对比实验(水平,垂直拉动文具盒)。这个活动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来安排的。4、课外拓展,做橡皮筋测力计。本教学设计试图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最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究学习和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落实在教学之中。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 力的单位是牛,用“N”表示。 过程与方法: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 难点:弹簧秤设计原理;感受1N的力是多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平板测力计、钩码 教师准备:拉力器、弹簧测力计、钩码、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玩拉力器(3分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拉力器),谁知道这是什么?怎么玩? 请几名同学上台操作,让其余同学观察。(挑选力量有悬殊的同学) 师:你们看出什么不同没有?(预设:有人拉得长,有人拉得短)这说明了什么? (预设:拉得长的人力气大,拉得短的人力气小。) 师:也就是说,你们认为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对不对? ?二、探究: 1.认识测力计(5分钟) 师:老师这里有一样新东西,你们看看(出示测力计)知道这是什么吗?有谁见过?在哪里见过?它有什么用处? ???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于测力计的初步认识) ?师:它的名字叫“弹簧测力计”,你会用吗?怎么测?你想不想自己尝试测一测? (小组尝试在操作中观察、了解测力计的各部分,并推测各部分的作用。) ?? 以小组为单位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 ?? 请每个小组上台填写记录表 ? 组1 组2 组3 组4 组5 组6 组7 组8 牛(N) ? ? ? ? ? ? ? ? ??? (预设:数据没单位 单位错误 ? 读数错误) ??2、交流(5分钟) 师 :同学注意到老师的表格上有个单位———牛顿”,这是力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简称“牛”,用“N”表示。 (根据表格,介绍、解释力的单位) ?师:(提问)我们每个组都是1个钩码,为什么测出的结果会不一样?你们觉得,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 (请生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分析) 师:想解决这个问题吗?那我们再测一次,如果发现与你们组刚才测得数据有问题,可以上来修改。 ?? (二次测量让孩子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深化认识) 3.再交流(7分钟) 师:现在有什么新的发现?问题解决了吗? 师:经过刚才两次测量,如果,我们要想比较准确的测量一个力的大小,在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 (请生回答,利用课件出示。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表述不准确的内容进行规范和补充) 老师拿出弹簧测力计再进行一次标准测量方法的现场示范。 4.感受1N的力(5分钟)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怎样使用测力计了,刚才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