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822583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

日期:2024-05-05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8次 大小:109354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
  • cover
课件86张PPT。苏联(社)俄罗斯(资)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至此,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 1922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之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出现一些社会主义国家 东欧: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等拉美:古巴社会主义力量逐渐壮大,改变了世界这个值的版图苏 联波 兰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 “东欧”,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8个国家,这些国家在二战后都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成员 。2、经互会成立: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建立里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目的:为了与马歇尔计划相抗衡影响:1)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2)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苏联和东欧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人力和物质损失惊人。战争结束后,苏联和东欧国家面临重建国家经济的艰苦任务。当时美国估计,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恢复离不开美国的援助。美国企图利用苏联、东欧国家经济困难的局面,对其施加经济压力。1947年,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后,美国下令对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禁运和封锁,形成了东西欧壁垒分明的对立局面。为了同美国进行斗争,苏联、东欧国家决定加强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共同克服困难,巩固社会主义阵营。1946年至1948年间,苏联与波、捷、罗、匈、保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双边、多边经济贸易协定,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在此基础上,1949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由苏、保、匈、波、罗、捷等6国参加的经济会议,决定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经互会”成立背景 经互会的建立措施: (1)经济:1949年,建立“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政治: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各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特点:(1)经济: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农业集体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2)政治:高度集权、党政不分,忽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影响:初期促进了东欧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后期弊端日益显露,造成十分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3、中苏关系的友好发展:(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计划经济)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中苏建交温故知新:苏联(苏俄)经济建设之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新经济政策 (1921—1928)斯大林模式 1928—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苏联的发展与改革战后苏联的发展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体制军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