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824918

2.5学吹竖笛 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80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吹,竖笛,教案
  • cover
《土拨鼠》 教材分析: 《土拨鼠》是贝多芬1789年-1792年在家乡伯恩创作的歌曲。1805年6月在维也纳出版。它是根据大诗人歌德的同名诗谱写的。当时人们有随身携带土拨鼠到处流浪的风俗习惯。歌曲为两段体结构,有四个乐句组成,每局四小节,双句是单句的重复,6/8拍子,弱起节奏。第一乐段为小调式,旋律平稳。第二乐句的两个乐句前半部分调式由小调式转为大调,旋律上行,情绪略显激动,但后半句即下行,转为小调式。音乐重归平静。全歌感情真挚、纯朴,忧伤中透出一丝欣慰,十分感人。 学情分析: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针对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发展的特点,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的活动能力与实践能力,利用平时的教学扎实常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勤学、善学和活学。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用悠长平稳的气息,柔和连贯的歌声,唱奏出主人公对土拨鼠的怜爱和亲切的情感,体会流浪者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2、巩固6/8拍及弱起拍节奏的特点。通过三声部竖笛吹奏,体验音乐和声效果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3、通过听、唱、吹奏贝多芬的部分作品,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人格魅力和作品魅力。 教学重点:通过演唱和竖笛吹奏《土拨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参与音乐活动的能力,从而学会审美。 教学难点:独立与小组合作熟练吹奏《土拨鼠》达到声部协调、优美。 教具准备:《土拨鼠》歌谱、多媒体图片、竖笛、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自探 1、导入:吹奏《欢乐颂》并认识贝多芬生平。(出示贝多芬头像,提问:你看到贝多芬的第一感受是什么?)2、小结:这样一个看似冷漠的人怎么会写出如此深情的歌曲呢?聆听教师范唱。质疑要求:A:歌曲的情绪是什么?B歌曲的速度是?C找出歌曲中最常用的几个音是什么?结束音是什么?(教师评价) 3、引导学生跟琴学唱主旋律。结论:旋律主干音是613并且结束音是6,这样一类的歌曲通常被称为小调歌曲,演唱的情绪抒情而优美。A演唱旋律1-3遍,逐步达到熟练、连贯。B你认为在哪里可以设计换气?C有感情地朗读歌词。D带词演唱 4、为歌曲分段,分段的理由是什么? 1、复习吹奏认识贝多芬。 2、聆听教师范唱,质疑并回答教师提问 3、把握歌曲孤独、凄凉的情感基调。 4、视唱歌曲旋律,把握6拍子的基本感受。 5、与老师一起为歌曲分段。并表现,有情感的演唱。(孤独+兴奋)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思考问题 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解疑合探 1、除了用演唱的形式表现歌曲之外,还可以用竖笛吹奏作品,引导学生看教材17页,自学吹奏歌曲的一声部。 2、检查自学情况 3、看教材合奏曲谱,教师分配一、二、三声部的小组成员,要求自学+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 4、检查学习情况。三个声部之间互相搭配练习至三声部合奏。 1、独立完成 2、齐奏歌曲主旋律 3、小组练习完成并参与三声部合奏融合。 合作学习 共同发展 质疑再探 你对刚才的合奏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呢? 学生提出深层次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求知发问 培根溯源 运用拓展 贝多芬的优秀作品很多,同学们下来可以去上网查询欣赏。今天学会了由歌德作词、贝多芬作曲的著名歌曲《土拨鼠》。了解认识了贝多芬的创作生平,也感受了贝多芬不畏困难,敢于同命运抗争的坚强信念和意志。最后再次共同吹奏他的作品《欢乐颂》来结束今天的新课吧。 齐奏《欢乐颂》 引领启发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