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自主预习】 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在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 2.措施 农业方面 (改革重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工业方面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3.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问题思考] 材料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 根据材料,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 答案 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 2.内容 (1)在企业管理方面 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③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3.结果 (1)苏联的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 (2)军备竞赛又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 问题思考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为什么“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 答案 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过分追求稳定,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下来,经济发展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1)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了社会动荡、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 (2)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 2.内容 (1)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政府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 (3)调整苏联的所有制结构,企业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和承包;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也开始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3.存在的问题 (1)这些经济改革措施,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联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4.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后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问题思考 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指的是什么? 答案 苏联解体。 【自主探究】 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比较 史料一 (赫鲁晓夫提出)在最近十年(1961—1970年)里……产量方面将超过……美国。在第二个十年(1971—1980年)结束时……苏联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完全建成共产主义社会将在下一个时期完成。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思考] 根据史料一,指出赫鲁晓夫在重大决策问题上所犯的错误。从其经济改革措施中举一例加以说明。 【提示】 错误: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科学认识,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 说明:他大规模垦荒,提倡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使许多地方变成了荒漠。 史料二 勃列日涅夫改革分为三个阶段: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