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37933

中图版(2019)必修一:3.2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4-2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4601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图版,2019,必修,常见,自然灾害,避防
  • cover
常见自然灾害的避防 【教学目标】 1.了解防灾避灾的指导方针及内容。 2.认识自然灾害中自救与互救的常识,说明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3.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避防措施。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避防措施,理解自救与互救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动画演示视频导入,让学生对自然灾害发生时,监测系统的作用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从而进入本课第一个内容防灾减灾的灾害监测这一内容。 新课讲授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 (1)灾害监测 通过概念和作用了解灾害监测是怎么一回事。(再通过图示解释当自然灾害发生,各级组织如何传递灾害信息,达到监测作用进行解释。) 思考: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对常见自然灾害进行监测? 提示:监测自然灾害需要了解灾害成因、发生机制和规律。 (播放视频)通过视频,让学生对地震预警系统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也让学生对于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有更直接的了解。 拓展:自然灾害监测系统有哪些作用? 灾前: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害程度作出评价,指导防灾活动。灾中: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灾后:对灾害损失作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从而对减灾作出贡献。 灾害防御 从非工程防御(软件)和工程防御(硬件)两大方面进行解释,并指出二者相辅相成,同等重要,同样落实到位的重要。 教师展示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非工程防御和工程防御 资料展示三大工程的背景资料: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②“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环北京防沙治沙工程 思考:它们都属于哪种灾害防御措施? 提示:工程性防御措施是通过什么方式达到防灾减灾目的的? 提示:通过修建防灾减灾工程,改变地表环境,控制灾害与人口和财物等的直接接触,提高财物的抗灾性能等措施改变自然灾害系统,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追问:那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又是如何防灾减灾的呢? 提示:非工程性防御措施: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减灾规划与防灾法律法规、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途径,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案例探索: 1、运用网络收集桩林坝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结合图3-2-1进行分析。 2、桩林坝的主要作用是拦排结合,减缓泥石流的冲力。由此可知,桩林坝工程在防灾、减灾和避灾中起作用的环节是减灾和防灾。 二、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自然灾害救援与救助的环节主要包括:救灾准备、灾中救援、灾后恢复。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认识救灾物资。 小结:救灾物资是救助灾害的物质基础。分为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 思考:为什么我国选择图中10个城市作为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提示:这10个城市从空间布局看,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辐射面广,互不重叠,利用空运最远的地方也可以在7小时之内到达,保证及时救援。 灾中救援和灾后恢复: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①了解概念:灾中救援指灾害发生后,相关救灾部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对灾民进行救护和救济,对损坏的各种设施进行抢修,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后恢复指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开展的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的活动。 ②认识灾后恢复的目的与形式:其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尽量降低,另一方面是增强抵抗未来灾害的能力。形式包括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知识拓展:灾后恢复的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三、避防自然灾害的措施和方法 1、地震灾害的避防 思考:地震发生前常有的异常自然现象有哪些? 学生讨论:略。 提示:地下水的异常变化(变色、变味、变温等)、天气和动物的异常反应、小震频繁等。 那么,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回答:略。 教学活动提示:回顾学校的地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