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694869

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日期:2024-06-27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10567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3ATP,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 cover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这节内容的编排上改变了以往直接传授理论知识的做法,而设计在此之前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细胞呼吸,并从中获得直接经验,不仅在于发展探究能力,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作好铺垫。 由于教材在对本实验探究实验的安排上有“让空气间歇性的依次通过锥形瓶(约50min),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 C的环境中培养8-10h”的要求,因而在课堂上时间不够用,温度难以控制以及通气时间长等方面的困难,影响探究的进行,本人对原探究实验的改进,避免了以上困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和课堂的主体。在探索过程中,获得从真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发生思维的碰撞,达到能力的互补和提高。对于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呼吸作用的本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但是,有机物是怎样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这一过程必须要有氧的参与吗?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并不清楚,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本节教学目标确定为: 2.1知识目标: 知道生物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条件和产物;理解细胞呼吸的本质; 掌握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 2.2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以及自主学 习的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引导学生认识酒精对生物细胞的伤害,确立积极的生活态 度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由于酵母菌细胞呼吸反应需要较长的时间,因此本探究实验的教学重点放在实验设计与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是教学的难点。 4、设计思路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探究活动。本案例设计遵循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和“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生物,从探究走进科学,充分发挥探究活动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思索、质疑、探究和实践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结合“问题—探究—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基本过程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并引入探究→进行探究→提出结论→迁移拓展。 5、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装置,学案。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6、教学过程 6.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酵母菌的图片、面包、啤酒、红酒等。 师问:酵母菌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其代谢类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生答: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常用于酿酒和发面。 师问:馒头和面包松软的原因是什么? 生答:是酵母菌产生了CO2。 师问:那么酒精是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呢? 结果,有的学生回答是有氧产生的,有的学生回答是无氧产生的。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CO2、酒精是酵母菌在有氧产生的,还是在无氧产生的呢?”引入课题: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课件展示课题) 6.2 以问题、讨论等形式,进行实验方法、步骤的探究 师问:探究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有哪些? 生答: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表达与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