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6983812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5观察、描述矿物(二) 教科版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174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5,观察
  • cover
《观察、描述矿物(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岩石和矿物》单元分2个学习专题———岩石和矿物。《观察、描述矿物(二)》———课属于矿物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岩石专题之后,知道了“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知识基础上开始学习,是矿物专题的第二课。在本节课中要学习的几种观察方法,也是学生开展矿物探究活动的必要技能。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对岩石和矿物不会太陌生,但是很少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矿物的,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通过观察矿物的颜色、条痕、软硬来描述矿物,对矿物也是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则通过观察和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建构科学概念: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和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是在于引导学生经历这样的活动,学会观察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能力,更是为之后第6课“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时能够自主观察描述矿物,并将科学探究精神延伸到生活中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描述5种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实验,建构一个科学概念:不同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是不同的。 (2)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法观察、比较、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描述。 (3)学生能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分工合作,及时记录,根据小组不同的方法,有依据地表达代表小组的观点。 (4)学生有兴趣地观察自然界的矿物,将科学探究延伸到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描述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 难点:观察描述矿物的光泽。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微课、三张不同材质的纸 学生:五种矿物,五种材料(金属盖、玻璃、丝绸、蜡烛、土壤),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矿物导入,引出新知。 1.提问对于这块矿物,你想观察它的哪些方面? 2.引出“透明度”的定义,区分3张厚薄相同、材质不同的卡纸、衬纸、硫酸纸。 3.依据能否观察纸下面的字方法,阐述透明度的分类标准。 4.延伸到提问用同种方法观察矿物的透明度时,矿物的厚薄不同,该怎么解决? 5.引出“光泽”的定义,展示金属盖、玻璃、丝绸、蜡烛、土壤,介绍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1.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观察几种矿物的透明度和光泽,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单。 2.全班交流实验发现。 3.教师总结,不同种矿物透明度、光泽不同。同种矿物有些也会有透明度不同。 三、步步深入、了解形状。 1.观察不同小组同种矿物的形状,微课简介生活中的矿物形状与自然界中的矿物形状差异,让学生了解矿物晶体会因为生存环境等因素导致形状改变,从而激发学生走向大自然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自我总结、制作卡片。 1.每人从5个矿物中挑选1个,为它制作一张矿物特征卡,同学间依据矿物特征卡,互相猜猜矿物名称。 【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1.任务式驱动———课堂教学更高效。 原本是按照一块一块内容来教学,使得课堂重难点不清晰,学生原本就会的内容花费较多时间,不能很好的体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因此在闻老师的建议下,以任务式驱动方式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光泽和形状,更好的体现科学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2.了解学情———制定相应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中最开始教学将重点放在观察矿物的透明度,其实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透明度很容易区分,反而光泽度是他们所不太熟悉的知识点,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因此之后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学情修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以学定教”。 3.微课教学———枯燥知识丰富化。 原本对于矿物的形状,只是简单的小组汇报,无法让学生明白这不是矿物本身的形状,而是后天人工加工而成,因此收集资料,鲜明对比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矿物形状,进而激发学生课外探究自然界中矿物的兴趣。 4.制作特征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