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021472

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29张PPT)

日期:2025-05-0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10086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辛亥革命,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辛亥革命 问题: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就是武昌起义,你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提示:武昌起义是狭义上的辛亥革命,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早期革命思想的宣传和武装起义在内的一系列革命行动的总称。 狭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广义的辛亥革命:指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概念鉴定 --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预备立宪 清末新政 护国运动 二次革命 第一次护法运动 文化大革命 第二次护法运动 社会主义革命 解放战争 土地革命 国民大革命 抗日战争 改革开放 -- -- -- -- -- -- -- -- -- -- -- -- -- -- 19C60—70S 1898 1905 1978 1953 1946 1931 1927 1924 1920 1916 1915 1912 1911 1966 改良 革命 冲击与反应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过去需要鼓吹激进主义,就说辛亥革命不够“彻底”。现在提倡渐进改革,就说辛亥时代本来可以搞和平改良,都怪革命派乃至立宪派无事生非瞎捣乱,那逻辑都是一样荒唐的。 ———秦晖 从社会发展所付代价看,立宪是最好选择。可惜,在汹涌澎湃的请开国会运动面前,清政府不能当机立断,错过了改革的时机。 ——— 袁伟时 一、辛亥革命背景: ①帝国主义:发动_____和_____战争,_____加深 ②清政府:腐败无能,成为帝国主义的_____;清政府进行_____和_____,(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资产阶级: 经济:_____的发展 阶级:_____不断壮大 思想: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作为思想武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阵地:_____代表人物: _____) 组织:建立了_____和_____(第一个革命团体_____ 第一个革命政党_____) 军事:同盟会会发动一系列起义(如_____起义,民主的革命摇蓝_____) ④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 地点 总理 机关刊物 纲领 性质 二、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武昌起义 时间:_____ 主力: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结果:占领_____ ,成立_____,各省宣布独立,但潜伏危机 三、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_____ 定都_____ 国旗_____ 四、《临时约法》的颁布 (1)目的:防范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共和政体 (2)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自由权力;参选权力;政体:民主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总理产生和权力_____) (3)影响:性质_____;作用_____。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又根据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 五、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原因和教训: (1)失败的表现:①_____夺权; ②没有完成_____任务; ③没有改变中国_____社会性质 (2)失败的原因: ①外因:_____威逼利诱;_____破坏;_____和_____攻击 ②内因:_____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根本原因:_____的社会环境,造成了_____发展不充分 (3)结论(教训): _____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