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23755

宁夏银川市第九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在线模拟考试”(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1次 大小:31751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宁夏,考试,版含,扫描,试题,语文
  • cover
银川九中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在线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论语》里孔子被描写成一个教育家。从某种观点看来也的确如此。他期望他的弟子成为对国家 对社会有用的“成人”(《论语·宪问》)所以教给他们以经典为基础的各门知识。作为教师,他觉得他的基 本任务,是向弟子们解释古代文化遗产。《论语》记载孔子说他自己“述而不作”(《论语·述而》)就是这个 缘故。不过这只是孔子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这就是在传述传统的制度和观念时孔子给予它们的解 释是由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例如在解释“三年之丧”这种古老的礼制时孔子说:“子生三年然后 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阳货》换句话说,儿子的一生,至少头三年完全依赖 父母,因此父母死后他应当以同样长的时间服丧表示感恩。还有在讲授经典时孔子给它们以新的解释。例 如讲到《诗》,他强调它的道德价值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这样一 来孔子就不只是单纯地传述了,因为他在“述”里“作”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这种以“述”为“作”的精神被后世儒学传之永久,经书代代相传时,他们就写出了无数的注疏。后来的 《十三经注疏》,就是用这种精神对经书原文进行注释而形成的。 (摘编自冯友兰《孔子:第一位教师》) 材料二: 述”的内涵非常丰富。《说文解字》将“述”解释为“循”;在现代汉语中,“述”可以理解为“叙述” “陈述”“讲述”“论述”或“阐述”等等 在《中庸》中,儒家德性“孝”的定义和“述”是相关的。《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 之事者也。”如果我们将“孝”的这种解释和孔子在《论语·述而》第一章中的自我描述联系起来,“述” 的深层含义便跃然纸上,也就是“述”表达了“孝”的德性。 孔子践履“孝”这种德性的对象是天。《论语·八佾》讲到,“天下之无道乜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孔子道德追寻的是天的使命。对于孔子而言,他的工作就是传天道,兴天道。在《论语·阳货》第十八章 中,孔子说他不想再说话,但是他的弟子子贡说:“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回答:“天何言哉!四时 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出两点:第一,孔子述的是天道,天是最终的创造者;第二, 孔子认为自己是天道的述者,子贡则将自己看作是孔子思想的述者。孔子践履德性的活动表达了对天的“孝”, 而子贡践履德性的活动则表达了对孔子的“孝”。 因此,孔子将他对经典的传承比作一个孝子做的事情。儿子对父亲最大的孝是对父亲志向、事业、梦 想的继承、实现和发扬光大。同样孔子述的天道也是对天的孝。对于孔子而言,他的智力活动是恢复天道 这就是对天尽孝。在孔子那里,“孝”的含义涉及了延续文化传统和历史传承的义务。 孔子不是唯一把哲学活动与“孝”联结起来的人。孔子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游叙弗伦》对“孝”的 定义殊途同归。苏格拉底的诘问对象游叙弗伦得出“孝”是公正的一部分,“孝”是人类对上帝的侍奉。苏 格拉底认为自己的哲学活动就是对神灵的侍奉,自己的问答法就是对神灵的侍奉。基于苏格拉底对上帝侍 奉的论证,苏格拉底提供的答案就是进行哲学活动是对上帝真正的“孝”。对哲学活动与孝的密切联系,亚 里士多德也有所表述。他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孝”要求更加尊重真理而不是尊重你的朋友。他认 为“孝”的对象是真理,而不是上帝。践行“孝”这一德性活动是追求哲学的严肃义务,因为追寻哲学是 为了探寻真理。 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把晢学活动和“孝”联结起来,尽管每一个人对“孝”的理 解不同,这也反映了他们做哲学的方法不同。苏格拉底通过请问的方式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