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一、选择题 1.号外指的是定期出版的报刊除按编号发行之外,遇紧急消息须及时报道而临时编印的增刊。下列号外按其发行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①④②③ 解析:D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是在1964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在2003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是在1967年,故选择D。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 A.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解析:A 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现代化武器”,结合所学知识,为应对此种变化我国开始了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等的研制工作,故A项正确。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是加强国家信息化建设,故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故C项错误。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开始于1992年,故D项错误。 3.(2018·浙江绍兴期末)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依靠长征1号运载火箭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这一科技成果的取得与下列哪一人物直接相关( ) A.李四光 B.吴阶平 C.钱学森 D.华罗庚 解析:C 钱学森参与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而李四光是地质学家,吴阶平的主要成果在于医学,华罗庚是数学家,因此排除A、B、D,选择C。 4.中国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当时中国正值( )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解析:C 根据所学,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正值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故C项正确。 5.1988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科技政策概要》,对技术进步的过程做如下阐述:“技术进步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包括三种相互重叠又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综合过程。第一个要素是发明,即有关的新的或改进的技术设想。第二个要素是创新,创新是发明首次被商业应用。第三个要素是扩散,指创新随后被许多使用者应用。”文中的思想集中体现了(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发展科技以自力更生为主 D.科技深刻影响着人类思想 解析:A 依据题干信息“1988年”“第一个要素是发明”“第二个要素是创新”“第三个要素是扩散”,可知答案为A项。 6.一位中国专家曾说,如果中国不奋起直追,就会和美俄等太空技术先进国家产生“时代性差距”。我国开始缩小这种差距的标志是( ) A.“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B.“神舟5号”发射成功 C.原子弹试制成功 D.嫦娥探月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 解析:A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和美俄等太空技术先进国家”“开始缩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有助于缩小与美俄等太空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A正确。“神舟5号”成功发射于2003年,这标志着中国跻身于世界航天领域的先进行列,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开始缩小”不符,B错误。原子弹属于核武器,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太空技术”不符,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嫦娥探月工程开始于2004年,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中“开始缩小”不符,D错误。 7.作为当今世界航天大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突破了“六个难关”: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同步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