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极地地区》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20小题) 1.有关南极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极昼”和“极夜”现象的大洲 B.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D. 降水稀少的大洲 2.到北极地区去的人不仅比南极地区多,而且北极地区很多陆地上还有人定居。主要原因是( ) A. 北极地区空气污染小 B.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温暖,风小 C. 北极地区冰山更多,淡水资源丰富 D. 北极地区没有极昼极夜现象 3.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 ,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某游客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 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 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 C. 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 D. 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 4.南极洲的气候类型是(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D. 冰原气候 5.在南极洲建房屋,为了采光好,房屋应( ) A. 坐北朝南 B. 坐南朝北 C. 坐东朝西 D. 坐西朝东 6.南极地区泛指( ) A. 南极大陆及周边的岛屿 B. 60°E以南的地区 C. 60°N以南的地区 D. 60°S以南的地区 7.有关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各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B. 是各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C. 周围直接濒临四大洋 D. 全部位于南半球,东半球上 8.人们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 ①为了探险 ②为了将来迁居至此 ③为了利用当地原始的自然环境进行科学研究 ④为了寻找未来的资源储备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9.近年来,北极地区“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 地震海啸 B. 全球变暖 C. 板块的运动 D. 注入的河水大增 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0.漫画中的动物生活在( ) A. 青藏地区 B. 亚马孙流域 C. 北极地区 D. 南极地区 11.地球上气温最低、被称为“冰雪高原”的地区是 ( ) A. 北极地区 B. 南极地区 C. 赤道地区 D. 青藏高原 12.图中三个科考站地理位置差异表现为( ) A. 从南到北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 B. 长城站在东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在西半球 C. 按距离北京从近到远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D. 按照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13.关于极地地区气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酷寒 B. 多狂风 C. 降水较多 D. 太阳辐射微弱 14.对解释南极洲有大量煤存在的原因,下列说法最不正确的是( ) A. 火山活动形成煤 B. 曾经有过森林 C. 南极大陆发生过漂移 D. 南极板块移动的证明 15.读两极地区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在泰山站的西北方向 B. 甲、乙、丙代表的大洲分别是北美洲、亚洲、欧洲 C. 南极地区无人居住,北极地区的土著居民是因纽特人 D. 北极地区降水多,是世界最大的淡水资源库 16.下图中属于南极地区特有动物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7.南极洲位于中国的( ) A. 北方 B. 南方 C. 东方 D. 西方 18.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围绕北极地区的大洲是亚洲、非洲、欧洲 B. 两极地区气候严寒的主要原因是冰雪覆盖 C. 围绕南极地区的大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D. 长城站有极昼极夜现象 19.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到南极考察,要克服的恶劣气候是( ) A. 酷寒、干燥、烈风 B. 飓风、暴雨、寒潮 C. 暴雨、雷电、冰雹 D. 台风、寒潮、干旱 20.图中表示南极洲的气温曲线,最可能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图中虚线的名称是_____,纬度是_____。 (3)填出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