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46282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学案(无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1833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5课,明朝,对外,关系学,答案
  • cover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班级:_____姓名: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了解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和影响。 【课前预习】 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15世纪明朝_____时期,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世界强国。 2.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外的奇珍。 3.概况 (1)时间:_____年到_____年,_____率船队_____次下西洋。 (2)路线:先后到达亚洲和_____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_____沿岸。 4.意义: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_____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开创了西太平洋与_____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_____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 二、戚继光抗倭 1.明朝时,在中国东南沿海抢劫的日本海盗,被称为“_____”。 2.明朝派_____等抗倭。戚继光率“戚家军”在_____九战九捷, 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后又率军进入福建、广东地区, 消灭两地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_____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_____。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_____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的_____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 观察图表 人物 郑和(明朝) 哥伦布 达·伽马 地点 下“西洋” 到达美洲 到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 27800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只 大号宝船63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长151.8?米宽61.6米 长24.5米宽6米 不详 通过比较以上图表中中西方航海家远洋航行的数据可以看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_____、次数_____、人数_____、规模_____、到达地方_____等特点,足以说明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4)我们能从郑和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 郑和下西洋 : 戚继光抗倭 : 取得( )大捷。是伟大的( ) 1553 年葡萄牙殖民者 攫取 了 在 ( ) 的居住权 目的: 时间: ( ) —( ) 次数: ( ) 最远到达:( )和( ) 意义: 世界航海史上的 空前壮举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2019广西柳州)明朝初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A.驱除倭寇 B.提高明朝地位和威望 C.寻找黄金   D.传播中国文化 2.明政府派郑和下西洋一共 ( ) A.4次 B.5次 C.6次 D.7次 3.六百多年前,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出航,无论白天、黑夜、阴雨、大雾, 船队都不迷失方向,最后成功到达西洋的一些地方。这主要得益于 ( )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指南针的应用 C.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D.勇敢顽强的精神 4.(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张骞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5.(2017山东东营)《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吴国船队到夷洲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 6.(2017山东菏泽)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中国郑和之后再无郑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