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053847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7.1.1 有序数对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607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七年级,数学,下册,7.1.1,序数
  • cover
7.1.1 有序数对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序数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的起始,它是学习全章的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研究函数的运动变化奠定知识基础,虽是初始内容,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数对”表示点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识以很浓,只是谈到“有序”感到陌生,这些知识积淀,为完成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了有力的支排,同时本节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符号感,是“数”向“形”的正式过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是描述解决实际生活中事物、问题的重要丁具,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间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过实例让学认识有序数对,感受有序数对在确定点的位置中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确定位置的各种方法,并能灵运用各种方法定位置,并能说出一对有序数对的实际含义 3、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会用有序数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几何问题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理解有序数对的含义,熟练用有序数对表示位置,达到“数”与“形”的统一。 难点:“有序数对”中“有序”的含义,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产生及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做数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并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课堂文化和贯穿人文精神。 五、学法分析 在本节课中我尽可能多的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学会学习。 六、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还没有上升到现性阶段。他们喜欢从感兴趣和熟悉的生活情况出发去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中通过组织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平台。? 一、导学 1.导入课题: 大家都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经历.你一定知道拿着电影票怎样去对号入座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7.1.1有序数对. 2.学习目标: (1)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有序数对的意义,并会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2)通过有序数对确定位置,体验“具体———抽象———具体”的数学学习过程. 3.学习重点、难点:用有序数对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 4.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课本P64~P65“练习”之前的内容.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课本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也可以结合下面的自学参考提纲进行学习. (4)自学参考提纲: ①a.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 b.如何找到9排7号这个座位呢? c.在电影票上“9排7号”与“7排9号”位置相同吗? d.如果将“9排7号”简记作(9,7),那么“7排9号”如何表示? e.(5,6)表示什么含义?(6,5)呢? f.当a≠b时,(a,b)与(b,a)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②归纳: a.可用排数和列数这两个有顺序的数来确定位置; b.排数和列数的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 ③有序数对的概念:用含有两个数的表达方式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二、自学 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三、助学 1.师助生: (1)明了学情:教师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存在的认知方法和结果不对的问题. (2)差异指导:对个别学习有疑难的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2.生助生:小组内学生相互展示和交流. 四、强化 1.用排数和列数确定位置的方法. 2.有序数对的概念. 3.应用: 如图,点A表示3街与5大道的十字路口,点B表示5街与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