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 (2019·重庆一中高一期末)严冬,美国一个煤矿工人家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子:“为什么买不起?”母:“因为你父亲失业了。”子:“父亲为什么失业?”母:“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这反映出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 A.生产供不应求 B.生产相对过剩 C.市场需求不足 D.工人生活困难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危机期间的生产过剩问题。由“煤生产得太多了”“买不起煤”“失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但人民相对贫困,购买力低,使生产相对过剩,最终引发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B项正确;A项“供不应求”与材料的意思不符;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不是市场需求不足,而是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消费能力不足导致产品的相对过剩,C项错误;工人生活困难与材料信息相符,但并非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D项错误。 答案: B 2.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 A.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整顿金融,恢复信用 D.社会立法,保障改革 解析: 材料涉及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而计划指导,政府干预是罗斯福新政对内措施,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故A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时期,各国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纷纷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经济大危机,而整顿金融,恢复信用是罗斯福新政对内措施,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涉及经济大危机,而社会立法,保障改革是罗斯福新政措施,与经济民族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B 3.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总统胡佛对经济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触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属于自由放任政策的措施,故A项错误;“《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也属于自由放任政策下的产物,故B项错误;“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C项错误;“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是胡佛后期为了大选需要而采取的有效干预,故D项正确。 答案: D 4.随着危机的加深,美国国会多次将通过的救济法案呈递总统,但均遭否决。时任总统的胡佛对国会说, “我国人民正在按照美国的方式对付贫困。”材料中“美国的方式”的指导思想是( ) A. “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政策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解析: 根据材料“美国国会多次将通过的救济法案呈递总统,但均遭否决”,结合所学,胡佛执政时期,继续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拒绝政府干预,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胡佛政府拒绝干预经济,继任者罗斯福开始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故B项错误;计划经济当时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融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胡佛拒绝国家政府的干预介入,故D项错误。 答案: A 5.(2019·咸阳市高一期末)1933年5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政府花费巨额资金用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