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年级 一 单元第 5 课教学设计 课题 导体与绝缘体 课型 科学 课时 1 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不易导电的物质叫做绝缘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 2. 经历检测一块橡皮是否导电的过程,能依据检测一块橡皮的科学规范计划去检测更多的物体,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 3.学会与人合作,养成实验操作的习惯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 学 重 点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教 学 难 点 怎样检测物体是否导电与绝缘体的应用。 教学准备 每组一份电路检测器、橡皮、纸、硬币、回形针、塑料尺、铁钉和生锈的铁钉、铅笔芯、转笔刀、旧布等待测材料。 板 书 设 计 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 绝缘体? 不易导电 教学层次 个 性 化 教 学 设 计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故事情景导入 二、检测橡皮是否容易导电 三、检测身边物体的导电性 四、拓展应用并总结 1.讲述小故事:小男孩和爸爸妈妈外出春游,无意中发生了触电,这时妈妈想去拉着男孩。却被电伤了,爸爸情急之下,冷静处理,用外套包裹着双手解救了小男孩和妈妈。 2.通过故事提问:小男孩和妈妈被电,爸爸却没电是为什么?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手接触电线因为手容易导电,而衣服包裹后的手不容易导电。 3.小结: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常见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并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检验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 1. 提问:怎么才能检测一个物体是否容易导电呢? 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说出: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 2.提问:知道如何使用电路检测器吗?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被检测的物体,小灯泡亮起,说明被测物体是容易导电,反之说明不容易导电。 3.出示橡皮,并提问:橡皮是否容易导电? 学生做演示,师生共同观察他的步骤和方法是否正确,并及时纠正。 4.小结:由实验得知橡皮不容易导电。 1.提问:除了橡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不容易导电的或容易导电呢? 学生讨论举例生活中一些物体是否容易导电。 2.介绍材料并提问:这些材料中,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能否检测出来? 3.出示记录单并强调注意事项:先预测,再进行检测。 4.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四处巡视观察。 分享实验结果,分类并交流材料的导电性。 5.小结:像铜丝、铁这样容易让电流通过(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像塑料,橡皮、尺子这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不易导电)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 1.提问:学了这节课,你知道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 引导学生知道教室里一些设备的导电性,并强调注意安全。 2.学生总结学习到的收获,互相点评课堂的学习和实验情况。 3.总结:看来,我们会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又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回家后可以分享给自己的家长,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学生进行检测橡皮是否容易导电实验。 学生利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出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并做好记录。 由生活中的案例来导入,贴近生活,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知道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联系生活,懂得安全用电。 教 学 反 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