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25909

教科科学四下《4.5观察、描述矿物(二)》(课件16张PPT+教案)

日期:2025-05-1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188119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科,科学,四下,4.5观察、描述矿物(二),课件,16张
    《观察、描述矿物》 【设计说明】 《观察、描述矿物》是教科版四下《岩石与矿物》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两节课。《观察、描述矿物(一)》从颜色、条痕颜色、硬度角度来观察、描述矿物,《观察、描述矿物(二)》从透明度、光泽、形状对矿物进行观察、描述,设计的教学内容,层层推进,很有逻辑性,课堂中的实验学生饶有兴致,但何时用到这些特征,怎么利用这些特征,学生是有些模糊的。于是,我们思考:能否将该课设计成对学生的发展更有意义的活动,能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 鉴于以上几点思考,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 根据相应的矿物特征卡来观察矿物,并制作其中一块矿物的特征卡。经历该学习活动,学生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描述矿物,这比直接告诉孩子更有价值;自制一块矿物的特征卡,学生会对矿物的硬度、条痕颜色等信息的来源产生疑问,为学生的主动探究创造了条件。 观察不知名的矿物,制作特征卡,同时推测矿物名称。制作特征卡时,学生自然会遇到困难:用什么方法判断矿物的这些特征,判断的标准是什么,这时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随后教师为孩子提供学习单和相应的实验工具,再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研究矿物。但制作特征卡后,如何判断矿物的名称又成为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再为每个小组提供若干种矿物的特征卡,让学生比对特征卡来判断该不知名矿物的名称,整个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把“让学生学习矿物的特征”转变为“让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矿物的学习活动”。 根据不知名矿物,成立新学习小组,进一步研究矿物。该学习活动是一堂课中获得的能力和方法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经历前面的主动探究后,学生会主动地与“新”同伴研究同一种矿物,分享自己的判断依据,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想法,同时将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 【学习目标】 通过矿物特征卡来观察矿物,知道可以从条痕颜色、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等方面对矿物进行观察和描述; 2.通过阅读学习单和借助一些工具实验,初步学会用相应的方法观察矿物的条痕颜色、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等,并能用合适的词对矿物进行描述; 3.通过阅读矿物特征卡,初步判断不知名矿物的名称,产生进一步研究矿物的兴趣和信心。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用相应的方法观察矿物的条痕颜色、硬度、透明度、光泽、形状等,并能用合适的词对矿物进行描述。 【学习难点】 初步判断不知名矿物的名称,产生进一步研究矿物的信心和兴趣。 【学习准备】 每个小组:矿物3块、相应的矿物特征卡3张、空白矿物特征卡6张;记录单6张、不知名的矿物6块、学习单3张、放大镜6面、无釉瓷砖1块、回形针3枚、小刀1把、透明度比对纸1套、多种矿物的特征卡1大张。 【学习过程】 直接引入 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矿物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主体活动一:学习、研究已知矿物 出示活动材料 矿物、相应的矿物特征卡、空白矿物特征卡 说明活动要求 借助矿物特征卡,观察矿物 模仿着制作一块矿物的特征卡 学生活动 全班交流 主体活动二:研究、推测不知名矿物 研究任务:利用提供的学习单、观察工具,观察、描述不知名矿物,推测矿物名称,并将它们分类展示。 学生活动 学生基本制作好矿物特征卡后,教师为每个组分发一张印有近20种矿物特征的信息卡,供学生对不知名矿物名称进行判断。 交流研讨 根据研究的矿物种类组成新的学习小组,交流分享观察、推测的依据。 四、总结延伸 (课件网) 金刚石 孔雀石 方解石 石英 磷灰石 重晶石 黄铁矿 观察、描述矿物 任务一: 1.借助矿物特征卡,观察矿物; 2.模仿着制作一块矿物的特征卡。 时间:8分钟 任务二: 1.观察不知名矿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