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6052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4次 大小:1752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学案,对峙,南宋,8课,单元
  • cover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女真族的崛起 2.金灭辽及北宋 3.南宋的偏安 二、能力提升练习: 1、单项选择(5分) (1)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 A. 西汉与东汉 B. 北魏与东魏 C. 西晋与东晋 D. 西周与东周 (2)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全宋朝319年的记录,无非是军事的挫败和退却,所有的例外则是以‘岁币’为名向北方少数民族购得的和平。”这里所涉及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北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描述了南宋百姓安宁的生活 C.咏叹西湖秀色怡人的景色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4)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 ( ) A.澶渊之盟 B.南宋的建立 C.宋金和议 D.金把都城迁到中都 (5)下面是唐至元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④② 2、判断题: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材料一 迹徽宗失国之由……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 ———(元)脱脱等《宋史》 材料二 以天祚帝为首的辽统治集团,不图进取,对各族人民的不满情绪漠然处之,官僚将领中普遍存在麻痹轻敌思想,而一切加强边备的建议都被斥之为怯懦。萧奉先兄弟“缘恩宫掖,专尚谄谀,朋结中人,互为党羽”,专以球猎声色取悦于天祚帝,却得到了绝对信任。天祚帝的无能与拒谏,贻误了战机;对萧奉先兄弟的偏听偏信,又令群臣失望,部分将领萌生了废天祚帝另立新君的想法。 ———《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1)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北宋皇帝亲近奸佞,疏远贤德正义的人士。 ( ) (2)从政权灭亡时间看,辽比北宋先灭亡。 ( ) (3)以史为鉴,辽与北宋的灭亡,有值得我们吸取的共同教训。 ( ) (4)辽与北宋都是被女真族所灭。 ( ) (5)萧奉先兄弟“缘恩宫掖,专尚谄谀,朋结中人,互为党羽”,专以球猎声色取 悦于天祚帝,是导致辽灭亡的主要因素。 ( ) 3、填图题:(你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内容并回答问题,共3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A B (2)A、B政权之间有有一次著名的战役,请写出战役名称? 4、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7分。 材料一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材料二:品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材料三: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这样形成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材料一中的“靖康耻”标志哪一朝代灭亡?(1分) 材料二中的“忠骨”和“佞臣”分别指的是谁?这副对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材料三中的“宋”指的是哪个朝代?你怎样看待这个和议?(2分) 从材料二到材料三的变化来看,你有何感受?(1分) 参考答案: 1、单选题:(1)C (2)A (3)D (4)C (5)D 2、判断题: A C A C B 3、填图题:(1)A金 B南宋 (2)郾城大战 4、材料题: (1)北宋。 (2)岳飞、秦桧。表达了人民对岳飞抗金的正义之举的肯定和对岳飞的尊敬、怀念;对秦桧等人残害忠良行为的唾骂。 (3)南宋。这一和议对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条约(或不平等条约),因为它是在抗金取得重大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加重了南宋人民的负担,但是宋金之争毕竟是兄弟民族之间的纷争,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