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94200

10.3 做功了吗 导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9次 大小:3832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0.3,做功,导学,设计
  • cover
第十章 机械与人 第三节 做功了吗 教 材 解 读 功的概念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在前面所学简单机械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了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通过本节学习,应使学生初步建立功的概念,并学会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为本章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重 点 难 点 重点 理解功的概念。由于学生没有能量转化的知识,功的定义很难下,所以建议从“成效”出发引出“力学”里的“做功”,然后再观察分析教材中的图片,以及一些生活举例,思考“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从而加深对功的概念的理解。 难点  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功的计算。建议通过图片或生活再现的形式创设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出发,对力是否有成效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判断;对功的计算建议通过对简易实验的分析得到功的大小的计算公式,同时在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得出公式的过程中,逐步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合 作 探 究  探究课题:功的概念。探究步骤:(1)确定物体和弹簧测力计的始位置和末位置,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上升高度h和测力计移动距离s;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重力G、利用杠杆或动滑轮匀速提升物体时的拉力F;  (3)完成记录表格。  讨论交流:不用机械直接用手,力和通过距离的乘积为Gh,使用机械时力和距离的乘积为Fs,比较Gh与Fs的大小关系。  分析论证:力和距离的乘积是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量,人们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得出结论: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导入一】 (观察实验设计问题点题) [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水平桌面上用相同的力分别拉铁块和小车,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两次用力相同,但铁块静止不动而小车运动。 [思考]这两次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由此导入本节内容。 【导入二】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点题) 多媒体播放“汽车打滑”的一个片断。 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车的力产生效果了吗? 生:没有。 [引入]力作用在物体上,物理学中把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节 做功了吗。 【导入三】 (理解词语直接点题) 师: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板书在黑板右侧)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是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学点 机械功 问题1:物理学中把__力__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__距离__的乘积叫做机械功。 问题2: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如图10-3-1(a)所示,人推车,车未动,推力__没有__对车做功;如图(b)所示,汽车的牵引力使汽车移动了一段距离,牵引力对汽车__做功__;如图(c)所示,吊车钢索的拉力使货物上升了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__做功__。 图10-3-1 总结:一个物体对另外一个物体做功的必要条件: ①__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__; ②__物体必须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__。 问题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即功=力×距离,公式为:W=__Fs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