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02007

7.2弹力【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6948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弹力,教案
  • cover
弹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用具 钢尺、弹簧、橡皮筋、弹簧测力计、文具袋、橡皮泥、铜丝等。 四、相关资源 《蹦极》视频资源、《撑竿跳高》视频资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视频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播放视频《撑竿跳高》,人在撑杆跳时,撑杆跳先被人压弯,后恢复原状,人就被撑杆弹起来。 那么,在这里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把人弹起来的? 【新知讲解】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按下列要求做实验,并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 (1)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撤去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2)用手压钢尺,钢尺变弯;撤去力,钢尺恢复原状。 (3)用力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撤去力,橡皮泥没有恢复原状。 (4)用力折铜丝,铜丝变形;撤去力,铜丝没有恢复原状。 观看图片集《弹性形变》《非弹性形变》。 请各小组讨论,把以上实验现象和图片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特点(老师可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适当指导)。 总结: (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物体形变后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性质叫塑性,发生的形变叫塑性形变。 2.弹力 下面接着来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现象: 【演示】①用力拉弹簧,然后松手;②用力压钢尺,然后松手。 在用力拉弹簧或压钢尺时,你看到了什么?你的手有什么感受? 实际我们在拉弹簧或压钢尺时,弹簧和钢尺发生的是弹性形变,同时我们感受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视频《撑竿跳高》中,撑杆就是发生了弹性形变,产生了弹力,才把人给弹起来的。 那么根据上面的实例能否说出产生弹力的条件? 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引导、讲解: (1)放在桌面上的书能产弹力吗?站在地面上的人呢?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篮球、人压地面,杯子压桌面时,地面、桌面也压它们吗?这个力是怎样产生的? (3)请你说出还有哪些力也属于弹力。 总结:弹力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并且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所以弹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生活中经常遇到对支撑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活动设计】利用圆珠笔中的废弃弹簧进行如下实验: (1)用较小的力拉,撤去力后恢复原状; (2)用较大的力拉,把弹簧拉直,撤去力后弹簧不能恢复原状。 像弯折严重的树枝,拉伸一定程度的弹簧,撤去力后都不能完全复原。 总结: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二)弹簧测力计 1.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要想知道自己使出的力有多大怎样才能测出来呢? 我们知道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用不同大小的力分别压弹簧和拉弹簧,观察弹簧形变程度。 现象:弹簧受到的压力越大,弹簧的压缩量就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撤去外力后,弹簧可以恢复原状。 结论: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长。根据弹簧伸长的长度可以测定力的大小。 根据这个原理,人们制造了很多测量力的工具,比如弹簧测力计、握力计等,我们把这些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