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一第4课——— ———基于对话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中国的文化人较为活跃较为自由,大体上是在四个时期,一是春秋战国时代,二是魏晋,三是晚明(明清之际),四是上世纪的上半叶。 ———启良《中国文明史》 为什么明清之际一度出现了思想的活跃局面呢? 请阅读以下故事片断,结合书本内容找出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 明朝,番禺秀才吴必中带着书童正走在赴京考会试的途中。他是家中独子,但是他天生愚笨,多次考县试都不中,于是老爸吴老爷拿钱为他买了个秀才的头衔,这样,吴必中带着全家的希望上京了。 他们走到湖南时,他们先是看到一些衣服破烂,瘦得只剩下骨头的难民坐在路边,接着又看到一大帮农民手拿着锄头和大刀,一边大喊:“狗官钱弓梓,拿命来”。他们赶紧避开。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土地被钱弓梓给强行霸占了。 政治腐败;社会拜金风气盛行 政治腐朽,社会矛盾尖锐 吴必中一边赶路一边还不忘死记硬背四书五经,把要考的文章死死的记住。终于来到北京,他看到大街上很是热闹,大街两边都是做买卖的。最吸引他的是地上摆卖的西洋玩意,他实在爱不释手,于是买了一个望远镜。 来到客栈,他看到有很多像他那样的考生,有的在高声谈论科举考试,有的埋头苦读,他也不甘落后,吃完饭早早地回房看书。 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因循守旧,束缚思想 商品经济发展 西方文化传入,开阔眼界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日益壮大,推动社会转型的异质经济因素产生。 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明亡清兴,朝代更替,带来社会大变动。 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摧残人性,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西学东渐以及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李 贽 唐 甄 视角一:出生地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寓意真知灼见,“待访”就是等待机会陈述。《明夷待访录》集中了黄宗羲的政治思考,共有《原君》、《原臣》、《原法》、《置相》、《学校》、《财计一》、《财计二》、《财计三》等21篇。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被称为“中国的《人权宣言 》”。 视角二:著作名称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梁启超说这部书(《明夷待访录》):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深。 ———胡晓林编:《中国全史》 视角二:著作名称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青年梁启超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材料一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权威性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异端”———李贽 批判程朱理学,揭露道学家鼓吹“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 视角三:思想语录 二、一群“最敏锐的心灵” “异端”———李贽 材料四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材料三 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自由和男女平等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