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1582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基础过关测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5-11-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5775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平行线,解析,试卷,过关,基础
  • cover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基础过关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已知∠AOD= 150°,则∠BOD的大小为 ( ) A. 30° B.50° C.140° D.150° 2.下列图形中,可以由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得到的是( ) 3.如图所示,因为直线AB上于点B,BC⊥于点B,所以直线AB和BC重合,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是( ) 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垂线段最短 C.过一点只能作一条垂线 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4.已知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互补的两个角中一定有一个是锐角,另一个为钝角;④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 A.3 B.2 C.1 D.0 5.如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直线EF与AB、CD分别交于点E、F,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①∠1和∠2互为同位角;②∠3和∠4互为内错甬;③∠1= ∠4;④∠4+∠5= 180°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6.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D∥BC的是 ( ) A. ∠FBC= ∠DAB B.∠ADC+∠BCD=180° C.∠BAC=∠ACE D.∠DAC=∠BCA 7.如图所示,AB∥CD,AF与CD相交于点E,BE⊥AF,∠B= 63°,则∠DEF的度数是 ( ) A. 17° B.27° C.30° D.37° 8.一次数学活动中,为检验两条纸带①②的边线是否平行,小明和小丽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小明将纸带①沿AB折叠,量得∠1=∠2= 50°;小丽将纸带②沿GH折叠,发现GD与GC重合,HF与HE重合,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纸带①的边线平行,纸带②的边线不平行 B.纸带①、②的边线都平行 C.纸带①的边线不平行,纸带②的边线平行 D.纸带①、②的边线都不平行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点O在直线AB上,OC⊥OD,若∠AOD= 24°,则∠COB的度数为_____°. 2.把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 3.如图所示,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可以得到DE∥AB. 4.如图所示是一块四边形木板和一把曲尺(直角尺),将曲尺的一边紧靠木板边缘PQ,画直线AB,与PQ、MN分别交于点A、B,再把曲尺的一边紧靠木板的边缘MN,移动曲尺使曲尺的另一边过点B,画直线,若所画直线与直线BA重合,则这块木板的边缘MN与PQ是平行的,其理论依据是____. 5.将一个长方形纸条折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若11= 130°.则∠2= ____°. 6.如图所示,放置在水平操场上的篮球架的横梁EF始终平行于AB,EF与上拉杆CF形成的∠F=150°,主柱AD垂直于地面,通过调整CF和后拉杆BC的位置来调整篮筐的高度.当∠CDB=35°时,点H、D、B在同一直线上,则∠H的度数是____. 7.点A是直线外的一点,点A到的距离为10 cm,P是上任意一点,则PA的最小值是_____cm. 8.如图所示,已如AB∥CD,直线MN分别交AB、CD于点M、N,NG平分∠MND,交AB于点G,若∠1= 110°,则∠2的度数为____. 三、应用题 1.如图所示,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 (1)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 (2)AA'和BB'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是_____. 2. 如图所示,CE平分∠BCD,∠1=∠2,∠3=40°,∠BCD=140°,AB和CD是否平行?为什么? 3.完成下面的证明. 已知:如图所示,AC∥DE,CD平分∠ACB,EF平分∠DEB.求证:CD∥EF. 证明:∵AC∥DE. ∴∠ACB=∠____. ∵CD平分∠ACB,EF平分∠DEB, ∴∠1=∠____,∠2=∠____. ∴∠____=∠____ ∴CD∥EF(____). 4.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 90°,AC=4 cm,BC=3 cm,将△ABC沿AB方向平移至△DEF的位置,若AE=8 cm,DB =2 cm. (1)求△ABC沿AB方向平移的距离; (2)求四边形AEFC的周长. 5.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D,OE平分∠BOC,∠COF= 90°. (1)若∠AOF= 70°,求∠BOE的度数; (2)若∠BOE:∠BOD=3:2,求∠AOF的度数. 6.如图所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