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6课 六一居士传 【助读链接】 一、作者名片 北宋公认的文坛领袖———欧阳修 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 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吉水(今江西吉安) 人。为人刚直,敢于诤谏。早年支持范仲淹 的政治改革,因而数遭贬谪。卒后谥号“文忠”。 贡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当时文坛的著名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倡效法韩愈,培养了许多著名作家和诗人。 有《欧阳文忠集》《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与宋祁合撰)等。 评价: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这一新的体裁的先河。他的散文具有说理明白、平易流畅、委曲婉转、情文并茂的独特风格,成就很高。 二、背景回放 “穷则独善其身”的心灵倾诉 这篇文章作于熙宁三年(1070)。当年七月,作者由 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自号“六一居士”。 作者在宦海沉浮中,几度贬官,历 尽坎坷,意志已十分消沉,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 又加上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合,于是他一直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 【拓展链接】 一、文化常识 中国古人的身份名片———姓、名、字、号 名字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姓名文化,它包括“姓、名、字”三部分,各有各的性能和作用。古时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名用来区分彼此。字则表示德行, 古人都因名取字,通称名字。古人小时有小名,大了叫大名。名是阶段性的称呼,等有了字,名就应该避讳。而“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号原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称,后来也泛指名以外另起的字,例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号称“居士”的古代文人 居士,最早出现于儒家《礼记·玉藻》:“居士锦带。”郑玄注:“居士,道艺处士也。”道教人也有“居士”的称谓,印度佛教传入后,又被用于佛经。 “居士”这一名词还常用于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白居易,“六一居士”欧阳修,“东坡居士”苏轼,“淮海居士”秦观, “易安居士”李清照,“石湖居士”范成大,“幽栖居士”朱淑真,“六如居士”唐寅,“柳泉居士”蒲松龄。 二、文体知识 自传性散文———《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自传性散文。其文主要自述作者晚年生活的情趣,即向往读书、鉴赏碑铭、弹琴、弈棋、饮酒,以消度余光晚景,表达了作者不再留恋功名、欲归隐山林的决心,以及无可奈何的苦闷。 三、微言大义 欧阳修名言警句 1.少壮及时宜努力,老大无堪还可憎。 2.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3.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 4.有志诚可乐,及时宜自强。 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初读思考】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前者用于他任滁州知州时,后者用于他准备退休定居颍水之后。 B.作者认为自己“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的原因是:官场事务和忧患思虑。 C.作者已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已准许了他的要求。 D.本文采用了汉赋常用的主客问答形式,笔调悠闲诙谐,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无可奈何的苦闷心情。 【解析】选C。C项与原文内容不符,由本文开头与本段“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皆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可知,朝廷还未答应欧阳修的请求。根据记载,欧阳修于熙宁四年六月获准还乡,而本文写于熙宁三年。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问题。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 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 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