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4076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儒家第1课礼制与仁学课件+试卷含答案(2份打包)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日期:2024-05-1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9046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9,先秦诸子选读,选修,教版,打包,2份
    (课件网) 第1课 礼制与仁学 晒旧衣 (清)周寿昌 卅①载绨袍②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 【注】 ①卅(sà):三十。②绨袍:用粗绨做的袍子,丝织物类名。 【赏析】 诗人翻检旧物时,发现母亲三十年前为他缝制的一件粗绨面料的长袍还保存在箱柜里。一件旧衣居然保存了这么多年,可见主人对它的爱惜。由于年深月久,又被穿过,绨袍的领子和襟袖已经破旧。尽管如此,诗人并无将它抛弃之意,如今睹物思人,诗人还依稀感觉绨袍上残留着母亲的余温。“余温”二字,乍看起来不符合生活的真实,然而,母亲去世后,诗人一直思深念切,如今,这件母亲缝制的绨袍自然更强烈地激起他对母亲的回忆,母亲生前的慈颜与厚爱,霎时间又浮现于脑海,诗人情热中肠,以至移情于物,产生“却余温”的错觉,这是十分自然、合乎常情的。诗人有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传达了情感的真实。 末两句诗,紧承上面而来,又将这种感情加深了一层。由于领襟已破,诗人将绨袍晾晒之后,自然想缝补一下,可是转念一想,又不忍轻易拆开旧衣,移换旧布料的位置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郊《游子吟》),当年,母亲曾将对儿子的爱倾注于针针线线之中,缝进了这件绨袍里。如今,这件旧衣上的一针一线对儿子而言,都包含着母亲的爱心,为人子者怎能忍心拆下这爱的丝线呢?诗人的不忍拆移,正表明了对绨袍的无比珍重和对母亲的深情怀念。这首诗,以小见大,托物抒情,一波三折,婉转深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因而感人肺腑,能令读者掩卷长思。 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为这些古代文献的流传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他主张实行礼制,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相关知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论语》首创语录体这种散文体式。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和“礼”。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编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编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3.一词多义 (1)道 ①先王之道,斯为美。(治国之道,好的政治主张和措施)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治理) ③此其为餍足之道也。(方法,办法)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道理,事理) ⑥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 ⑦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⑧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⑨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谈论) (2)知 ①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知道,懂得) 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 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认识,熟知) ④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主持,管理) ⑤官知止而神欲行。(知觉,感觉) 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通“智”,智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