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94545

鲁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日期:2025-11-0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30次 大小:2765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新教材,教材,必修,第一,单元
  • cover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知识点总结(打印版) 第1节 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平均居民数量来表示。 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单位面积×100% 2.人口分布特点答题模板: (1)人口分布是否均匀 (2)分布的方位(疏密,多少);人口主要集中在…… 3.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特点:目前全世界大约3/4的人口分布在5%的陆地上,具有明显的不均衡特征。 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等,都是人口稠密区。 至2017年,人口超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人口稀疏区:南极洲以及一些荒凉海岛。 规律:北半球中纬度沿海低地平原 ①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带。②主要集中在距海较近地带。 ③主要集中在海拔较低地带。 ④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4.热带多雨地区人口分布特点: 热带多雨地区,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而在高原和山地。 原因:热带高原和山地的一定海拔范围内,气候凉爽,雨量适中,排水通畅。此外,这一海拔超出疟蚊分布上限,人们可免受疟疾等疾病袭扰。 5.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自然因素(基本因素):气候、地形、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最显著)、交通和通信条件、文化教育、政府政策和地方习俗等 6.胡焕庸线探究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1)以胡焕庸线(腾冲-黑河一线)为分界线; (2)我国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3)“胡焕庸线”与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以及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具有关联性。 第2节 人口迁移 1.区别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指人口变换常住地的空间移动,往往超过一年;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暂时性离开原居住地而外出的人口移动现象。 区别: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2.人口的增长(拓展) 人口的增长是受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迁移率)影响的;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只要增长率大于0,人口就会增长;一个地区人口最大值是增长率由正值变为0的时候 3.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特点 (1)人类社会早期:满足生存需要,寻找新的居住地 (2)15-19世纪:欧洲殖民者,非洲黑奴;开发新大陆或被贩卖;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3)二战之后:外籍劳工;寻求更高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从经济欠发达到经济发达地区。 (4)建国到改革开放前:政策移民(退伍军人、产业工人等),满足国家发展需要,方向是从内陆迁往边疆地区。 (5)改革开放后:进城农民工;提高经济收入;从农村到城市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人口迁移是各种“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推力:原定居地的不良环境,如气候恶劣、人口过多、食品供应短缺、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拉力:吸引人们迁往新定居地的因素,如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多样的文化等。 自然因素: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和通信条件、政治(政策、战争)、社会文化等 5.中国的“民工潮”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2)国家政策的改革(允许农民进城) (3)城乡间巨大的收入差距(主要原因) 影响:(1)为城市提供大量劳动力,解决城市劳动力的不足 (2)促进城市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