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我国正肩负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 庞大的人口压力 1/4的新增产值用来养活新增加的人口 7%的耕地养活22%的人口 1份的世界平均财富养活6倍的人口 资源相对短缺 自然资源 总量在世界排名 人均占有量占世界人均值的比例 土地资源 3 1/3 矿产资源 3 1/2 耕地资源 4 1/3 河流径流量 6 1/4 森林面积 6 1/6 资源相对短缺 人均占人量少 经济快速发展 技术水平低利用率低 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 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深刻的环境危机 199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显示,全国废气排放量11.0万化标立方米。废气中烟尘排放量141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1795万吨,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范围为108-815微克/立方米。各项指标较上年均有所上升。 我国沙尘暴频起和荒漠化扩展的步伐是一致的。沙尘暴就是土地荒漠化的警报,沙尘暴发生的频度和速度的增大则是敲响了生态危机的警钟。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活动与探究3 我国资源相对贫乏,大多数地区环境脆弱,如果将资源、环境问题放在一边,有可能等不到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已变得无法让人们继续生存下去;或者经济发展到实力雄厚阶段,环境问题的治理已不是经济实力所能解决的问题了。 我国目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科技水平实行发达国家现行的高投资、高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 一、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循环经济(P101) A、含义: 建立在物质 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资源输入 、资源 . 和 等三个原则,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B、特点:以 为手段,以 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 。 2、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 工业:清洁生产 农业:生态农业 环境无害化技术 减量化 再利用 提高生态效益 生态化 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比较 小结:循环经济能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利用 资源利用率 一次性利用, 利用率低 资源再利用, 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置 污染和废弃物 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环境问题 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结合 3、清洁生产:(P101) A、含义: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环境效益 B、效益 经济效益 有利于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 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大部分污染,减少工业污染的来源。 其实质是从原料开采到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实施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生产模式。 河南某酒精总厂的清洁生产工艺流程 比较项目 清洁生产 末端处理 思考方式 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污染物产生后再处理 控制过程 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控制 污染物达标排放控制 控制效果 比较稳定 产污量影响处理效果 产污量 明显减少 间接可推动减少 排污量 减少 减少 资源利用率 增加 无显著变化 资源耗用 减少 增加 产品产量 增加 无显著变化 产品成本 降低 增加(治理污染费用) 经济效益 增加 减少(用于治理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