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52337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阿Q正传》 教案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35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阿Q正传,教案
  • cover
《阿Q正传》(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鲁迅作品的时代特色,感受白话文小说的语言特色 2、学会鉴赏和感知小说人物形象,掌握归纳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 3、学会由表及里,深入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细读文本,结合细节描写,归纳分析阿Q的个性特征,鉴赏和感知“阿Q”的艺术形象 2、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辩证看待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现实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习过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祝福》等,对鲁迅及其作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2、鲁迅小说以思想深刻,高一学生人生阅历尚浅,人生感悟相对粗浅简单,对“精神胜利法”所反映的国民劣根性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 3、学生对阿Q这个人物会比较感兴趣,他身上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再去理解“精神胜利法”的悲剧内涵,这一点学生还是可以做到的。 4、高考?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考核是高考的一个重点,可以结合高考“赏析人物形象”的要求,教授学生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解读阿Q,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把握“阿Q”这个人物形象,探讨他的精神世界,深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 【设计思路】? 采用提问法、细读文本法、讨论法等来调动学生,让学生自己自己解决问题,小组讨论,然后小组展示,过程中辅以教师引导、点拨得出结论。? ?【教学课时】第2课时(共3个课时,本节课所讲授内容为第2课时,第1课时学习作者、文章背景、整体感悟等内容) 【教学过程】 1、导语设计 鲁迅对小说人物有过这样一段评论:“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为何拼凑?———为了使人物更具典型性!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让人难忘的典型人物,比方一说到《红楼梦》,我们马上想到温柔多情的宝哥哥,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精明能干的凤姐……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能在身边的人身上,看到这些典型人物的影子!这就是所谓的“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Q也是这样一位来源于生活的、极具典型性的人物! 二、初读阿Q———阿Q印象 1、(学生活动)请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一份“阿Q个人档案”,内容可以包括姓名、年龄、身份、工作、外貌特征等。 明确: 姓名 阿Q 籍贯 不详 年龄 30左右 婚姻状况 未婚 身份 雇农 工作 打短工 家庭成员 无 住址 未庄土谷祠 爱好 喝酒、押牌宝 外貌特征 头有癞疮疤、黄辫子、破夹袄 2、通过以上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无名无姓,无家无根———地位低下 没有家人,大龄未婚———无依无靠 没有固定收入、穿破夹袄,头有癞疮疤———贫困 总结:阿Q是一个地位低下、无依无靠、贫困的雇农形象 三、再读阿Q———性格探讨 1、听其言,观其行,是了解一个人个性特征的基本途径!而一个人的言行又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际交往上!请根据阿Q的主要人际关系,补充下列“人物关系图”,并简要概括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明确:闲人———阿Q癞疮疤被笑话,反抗被打 王胡———比捉虱子,被打 假洋鬼子———挨假洋鬼子的哭丧棒 小尼姑———欺负小尼姑 2、(学生活动)阿Q是一个怎样的人?下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以上面的人际关系为切入点,通过阿Q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归纳分析阿Q的个性特征,并一一进行展示。 引导: 敏感禁忌———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 来,连“灯”“烛”都讳了。一犯讳,不问有心与无心,阿Q便全疤通红的发起怒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