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 ) (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下册第 22 课《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科学》六年级下册“我们的家园”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围绕单元主题“我们的家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对一些常见生活现象提出问题, 通过调查、分析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了解保护生物资源的措施,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本课从休渔期渔船不出海捕鱼的生活现象入手,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引导性问题,驱动学生产生研究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讨论、分析、解释的过程中,了解生物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是如果过度开发将造成生物资源枯竭的危险,从而引导学生提出保护及合理开发的措施, 遵循资源再利用的原则。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已经了解地球上有哪些自然资源,能够提出保护水资源、空气资源的方法,对资源的重要性也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在学习《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一课时,学生还知道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知道不可再生资源用完就没有了,初步认识到可再生资源是可再生的。本课要学习的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在本次的学习中学生要了解有些可再生资源可再生,不等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过度开发,也会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三、教学目标 了解设立休渔期的意义。 了解人类的衣食住行与地球上的生物资源息息相关。 知道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过度开发,也会枯竭。 能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有哪些重要的生物资源,以及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的。 认识到珍惜和保护生物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 1 ) (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 ( 1 )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当地有哪些重要的生物资源,以及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资源的。 教学难点:知道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过度开发也会造成资源枯竭。 五、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有关休渔期的图片、有关生物资源的图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记录卡、资料卡。 六、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情境:几个小朋友发现港口停了很多渔船,已经停了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感到疑惑。 问题:这段时间渔船怎么都不出海捕鱼?是不是休渔期?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交流自己的想法。渔船不出海捕鱼是因为休渔期吗?什么是休渔期?为什么要设立休渔期? 任务:搜集资料,了解什么是休渔期,为什么要设立休渔期,并进行讨论、交流。 (二)活动探究 活动 1 我国的休渔期 讲述:我国水域面积广阔,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但由于过度捕捞等原因, 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为此,我国设立了休渔期。休渔期内,禁止人们在规定的水域捕鱼。 媒体:出示人们捕鱼的照片。 问题:我国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危险的原因是什么?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的知识进行表达。 整理:我国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危险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过度捕捞,在捕捞大鱼的同时将幼鱼也一并捕捞起来,直接影响了鱼类的繁殖,导致鱼类数量减少,出现枯竭的危险。 问题:休渔期的时间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 2 ) ( 粤教科技版《科学》教学设计 ) ( 2 ) 交流: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讨论。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从休渔期设立的意义进行思考,考虑到休渔期是为了保障鱼类的繁殖,从而将休渔期的时间与鱼类繁殖的季节联系起来。 小结:休渔期是鱼类繁殖的时期。通过设立休渔期,降低捕捞强度,给幼鱼的生长提供时间上的保障,使鱼类有机会生长和繁殖。设立休渔期的意义是保护渔业资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缓和渔业资源可捕量不足和捕捞强度过大这一矛盾起到积极的作用。 活动 2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引导:渔业资源、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