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66611

2020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课时优案2含解析

日期:2024-05-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5次 大小:750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0,12课,优案,课时,苏武,人教
  • cover
苏武传 课时优案2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武用信念把那漫天飞雪中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写就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B.长安的百姓看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还拿着光秃秃的旌节,没有一个无人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一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C.流放于野山荒原的铁血男儿苏武,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坚强不屈与铮铮傲骨为人生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 D.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富贵与忠心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答案 D 解析 A项,搭配不当,“一曲”与“诗篇”不搭配,应把“曲”改为“首”。B项,语意重复,可删去“无”。C项,成分残缺,在“坚强不屈”前加上“用”。 2.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另写出两个句子。 大气者的人生,淡泊名利,威武不屈。面对锦衣玉食,苏武不改其志;           ;           。 答案 (示例)面对荣华富贵,文天祥不变其节 面对封官拜爵,关羽不为所动 解析 首先选准人物形象,然后按照该人物的具体表现,用“面对……,谁不……”的句式组织答案。 3.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字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听笳声,入耳心恸酸。 心灵独白: 答案 (示例)唉!茫茫草原,不见其边,梦中汉家何时还?不畏风刀霜剑,甘愿饮血吞毡。我苏武宁死不屈,挺立天地间!闻家母归天,妻离子散,谁知我在此尝尽辛酸!塞上冷风起,笳声令我寒。忠心如可鉴,我命不足怜,谁筑孤冢向中原!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歌词的意境,运用环境描写和心理的刻画,渲染出意境的悲凉,通过心灵独白,展示生存环境的恶劣,反映苏武的赤胆忠心。 1.[高考源点:归纳内容要点]文中几次写匈奴劝降苏武,劝降方式有何不同? 我的答案: 答案 一共三次。第一次是卫律对他威逼利诱遭到了他的辱骂。卫律可谓软硬兼施、方法用尽想迫使苏武投降。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鸡儆猴的方法“剑斩虞常”,结果吓倒了张胜,但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复举剑拟之”,用死亡威胁苏武投降,谁知“武不为动”。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说自己“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第二次是单于想利用恶劣的环境迫使他投降,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他“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来维持生命,他“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手握象征国家民族的汉节,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命。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体现出他崇高的爱国气节。这时的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第三次是李陵以情动人现身说法劝其投降,他叙述苏武被扣留后家族亲人的悲惨命运和自己的遭遇以及切身感受,后又指出“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的事实,暗示苏武不值得为这样的帝王做无谓的牺牲。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这部分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只是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 2.[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