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86351

七下 1.2春天的故事 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539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下,春天,故事,教案
  • cover
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道是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 师是邓小平同志,敬仰并怀念他。 ?2、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树立民族自尊心、自 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难点: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知道改革开放使我国从此走上了繁荣昌盛的道路。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基本措施,知道改革开放使新中国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情感。 ?2、初步了解5个经济特区和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我国5个经济特区以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相关资料,了解它们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大家一定知道“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吧,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春天 的故事”)学生交流感受。教师揭题,全班齐读。 ?二、感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1) 我看渔村变都市 1、“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歌中唱的一个圈是哪个城市?(深圳) 旧时的深圳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点击“旧时深圳”) 2、三十年前,这里是一个总面积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不足3万,十分偏僻、荒凉的小渔村。改革开放后,深圳的面貌发生了大变化。到2002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504万,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5561美元,成为了一座繁华的都市。 简介“大亚湾核电站”和“深圳蛇口海湾”。 3、昔日的小渔村如今成了繁华地,看了深圳的变化,你有何感受?学生自由讲述。 (二)寻“变化”根源 1、为什么像深圳这样的小渔村能发展成繁华的大都市呢?(点击“十一届三中全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定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为对内搞活经济,党分别对城市和农村推行了哪些责任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3、改革最先从农村展开。当时的农村搞人民公社,农民在一个生产队里一起干活,干多干少一个样,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改革后的农村就大不同了。我们来听一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变化。 (点击录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播放背景音乐《在中国的大地上》)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每户人家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交足国家的、集体的,剩下就是农民自己的,这样一来农民积极性提高,农田的耕种也就获得了大丰收。 (三)聚焦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非常成功,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也随即展开。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也迈开了坚实的步伐。对外开放主要是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等,引进外资、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深圳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与改革的“实验地”。 学生自学教科书第31页。(点击“经济特区”概念) 2、我国先后建立了5个经济特区,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你能从地图找到5个经济特区吗?(出示中国地图)请小组在地图上找出14 个沿海开放城市的位置。观察这些城市有什么共同特点。猜一猜这是哪个城市的照片?(出示“上海、广州、青岛、厦门”图片) ?3、全班交流课前搜集到的一些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四)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帷幕,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拓展 ?经济特区的设立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开放使许多地区旧貌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