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弱起。 二、情感目标:体验歌曲的情绪并表现歌曲。 三、能力目标:能够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用富有表现力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唱准弱起,感受弱起对歌曲情绪的影响。 教具准备:钢琴、口风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一部前南斯拉夫电影《桥》的片段。(播放无声电影)影片讲述的是二战后期,占领南斯拉夫的德军为了撤退,派重兵保护一座途中必经的大桥。一群游击队员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冒着生命的危险付出了沉痛的代价终于炸掉了这座桥,成功阻断了德军退路。这部经典二战影片不仅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更重要的是它还让一首意大利歌曲从此享誉世界,传唱至今。 师:刚才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就是,它曾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英文版、俄语版、法语版、德语版等,当然还有中文版《啊!朋友》,一起欣赏。 二、新授 ????1、范唱歌曲、解决难点(弱起)。 师:语言虽不同,但音乐却是相通的,相信用心聆听到的音乐会在你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老师考考你,从我的歌声中找到 这首歌中经常出现的节奏型。请选择: 2/4???x??x??x??x??|??x??x .??|| ??????2/4???0??x??x??x??|??x??x .??|| 师:我们都知道四二拍的强弱规律是一拍强一拍弱,在同一拍里其实也有强位和弱位,总是前(强)后(弱)。从弱拍或弱位起唱的音乐,就叫弱起。让我们再填上音符来视唱一下,感受弱起。(大屏幕出示) ????????2/4??0??3??6??7??|??1??6?.??|?0??3??6??7??|??1??6?. || ????????2/4???0???2??3???|???4??4 .|?0??6??5??4???|??6??3.?|| 师:请注意红色休止符的时值,可是不同的哟。再来一次。比前一遍更整齐了。 师:瞧,我变了个魔术,你再唱一唱。 师:本来可以在休止符处换气,现在怎么办?对在弱起处快速换气。 ?2、模唱旋律。 ?师:下面请随老师的琴用“dv”轻声模唱,注意发音时嘴形像“嘘”。(师用手势表示) ?????3、师生合作,歌谱接龙。 师:调整好姿势,深呼吸,准备好接招。 4、填词演唱,并做力度变化处理。 师:我们合作得真默契。相信填上歌词大家一定也没问题。请听好前奏,找准弱起点。 师:我注意到后面有一位同学,他专注的眼神、坚定的表情让我相信他的歌声一定是铿锵有力的。我来为你伴奏,请你用歌声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师评价:(师鼓掌)极具感染力的演唱,他运用强弱对比,特别在三次“再见吧”一个比一个强,将歌曲推向高潮。力度由弱到强的变化,顿时给歌曲增色不少。我们一起来体验。 5、体验电影插曲在不同场景的不同表现。 师:这首歌作为电影中的插曲多次在不同场景下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感觉。让我们用歌声来表达。当游击队员告别亲人、离开家乡,怀着必胜的信心踏着矫健的步伐奔赴战场的时候,(师弹琴生唱一二三段)。师评价:我感受到游击队员那种勇敢、坚定、积极乐观。 当一位游击队员被敌人包围在沼泽地里,为了不被敌人活捉,战友们不得不忍痛扔出手雷,将战友与敌人一同炸死。(师弹琴生唱四五段)。师评价:我体会到朋友间那种生离死别的悲壮。 ?四、拓展延伸 ?????1、创编口风琴伴奏。 师:从大家激昂的歌声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首歌的喜爱。很多喜欢这首歌的人们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如吉他弹奏、口琴吹奏、甚至用口哨声,每种声音都有不同的特点,用咱们手里的口风琴来为歌曲伴奏也会别具一格,同桌两个一起进行创编,要求简单易学。 师:你俩来。真有创意,他们将口风琴作为打击乐器来使用,并且运用了我伴奏中的一条节奏0XX?XX?X,咱们一起试试,预备起。 ?2、全体合作表现歌曲。 ????师:相信同学们的努力换来了不少收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